行政地名重现“东山” 东湖街正式更名东山街,居民仅需更换户口本

    昨日下午,“东山少爷”的发祥地———越秀区东湖街正式更名为东山街,这是东山区的名字消失5年后,承载“东山”情结的唯一行政地名载体。本土著名作家梁凤莲认为,是时候要为东山少爷正名了。(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昨日16时30分,越秀区东湖街举行了简单而浓重的更名揭牌仪式。东山,两个宋体大字,在2005年从原东山区各官方牌匾除名后,重新出现在白底黑字的官方牌匾上。随后,东湖街下辖13个居委会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纷纷改旗易帜、启用新公章。 

    记者在寺贝社区居委会看到,其牌匾并没有整个更换,而是将“湖”字改成“山”字,信封、名片上也只是对原字进行涂改。据东湖街办事处主任陈军介绍,由于街道更名属行政区划名称变更,不涉及路名的改变,居民仅需更换户口本,门牌、身份证、通讯地址都不用更改,加上今年本来就是全市要更换户口本,因此这次更名有望以最低成本实施。 

    昨日仪式进行之前,记者走访发现,与各居委会张灯结彩换招牌不同,东湖派街出所和东湖工商所暂未有更换招牌动向,东湖街派出所值班民警也表示未收到相关通知。对此,东湖街有关负责人称,由于派出所和工商所分别由公安系统和工商系统管理,目前仍在呈报审批当中。但最终是否改名,都不会影响东湖街改东山街的整体感。 

    据悉,东山街全街户籍人口有23561户共计76678人。今天起,该街道各居委会将会贴出告示,通知居民前往东华东路363号锦华大厦越秀区办证中心办理户口本更改业务。 

    ■缘起 

    政协提案更名获街坊支持 

    粤谚有云:“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东山作为广州近百年来重要军政单位的驻地,成为东山人的骄傲。当年东山得名的东山寺遗址,也位于东湖街辖内。而随着2005年东山区并入越秀区后,只有当地一些高档楼盘名称,让人想起“有钱有势住东山”的荣光。 

    “东山不止是一个地名,更是文化符号。”越秀区政协副主席、最早提出并推动更名事宜的周乔建认为,随着2005年东山区与越秀区合并后,东山区从此消失,但市民对东山的感情深厚,具有强烈的怀旧情绪。东山风情如东山少爷、东山洋房、东山戏都需要东山来作为载体,流传发扬。2009年3月,民进越秀区总支部委员会委员提案指出,要将东湖街改名为东山街。 

    周乔建承认,街道更名的程序很复杂,首先要进行居民入户调查,获得多数居民同意后,还要上交区民政局,市地名办、市政府等多个部门审批。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东湖街,得名于辖内的东山湖,对东湖街的消失,有老居民感到可惜。周乔建认为,东湖只是一个现代的词汇,而东山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东山的历史比东湖更悠久,应该改名。 

    梁凤莲:应借机重识东山少爷

    “应借此机会重新认识东山少爷。”参加更名仪式的,还有《东山大少》的作者、本土著名作家梁凤莲。她指出,东湖街改名东山街,对于复活广州老城文化,重新树立广州的男性形象,有很重要的意义。 

    梁凤莲认为,一直以来,西关小姐的关注度一直高于东山少爷,此次更名实际上是对东山少爷这一文化符号的正名。广州男人,曾给外地人以猥琐、急功近利、不够大气等不良印象。而通过本次活动,就是要重新树立像东山少爷这样勇于担当,能屈能伸,敢为人先血性和气质的广州男人形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无法解释近百年来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广州历史。她呼吁东山少爷这一形象,应该得到大力宣传,让广州男人的形象越来越美好。 

    黄毅成:东山少爷不是富二代(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对于坊间对东山少爷的误解,著名本土歌手东山少爷的制作人黄毅成也深有同感。昨日他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东山少爷不是富二代。(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黄毅成记得,在亚运闭幕式的节目编排上,歌手东山少爷的《唱好广州》节目曾遭到导演组内北方人的反对,认为“少爷”一词有富二代的嫌疑。对此,黄毅成和同为广州人的音乐人李海鹰极力推荐,后来为了突出本土文化,东山少爷才得以在亚运闭幕式上亮相。 

    “其实东山少爷的文化底蕴很深,时代已经发展了,东山少爷不再是一个标签,不应为东山少爷设限。”黄毅成觉得,只要在东山长大的人,都可以叫东山少爷。 

文献来源:2010-12-28   南方都市报-AII08

作者:吴广宇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