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无梅花、菠萝包无菠萝、猪肠粉没猪肠……这是网友调侃总结出来广州的“怪现象”。不过,日前南都记者在梅花村看见,随着寒流来袭,梅花村社区国庆前新种下的80多株梅花苗,竟绽露芳华。
据《梅花村街志》的记载,梅花村始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曾有20多位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在梅花村一带兴建西式别墅。“其时,马路两边广植梅花,每逢隆冬寒天,梅花吐艳,香味飘溢……”梅花村因而得名。而另一说法则称,当年高官更以屋外梅花的多少来区分等级。
“住了30年都没有见过梅花”。今年84岁梅花村居民廖宪忠告诉记者,梅花村里开出梅花还是个新鲜事,记者发现很多居民都尚未注意到。据了解,由于南方气候不适宜梅花生长,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梅花就近乎绝迹了。今年迎亚运人居环境改造期间,梅花街道办事处以“咏梅、赏梅、赞梅”为主题,在社区中重新种植了80多株适宜南方生长的梅花苗,并配以与梅有关的浮雕书法作品,让梅花以及梅花文化重现梅花村。
追寻着淡淡的花香,记者昨日在梅花村社区看到,新种植的80多株梅花苗约一米多高,其中只有靠近陈济棠故居的5株开出了十多朵梅花,20多个花苞。只见雪白花瓣中间,淡黄色的花蕊迎风摇曳,吐露着丝丝芬芳。梅花树下,还新种植了福建茶、小叶榕等植物作为点缀。
梅花街党工委副书记许承介绍,梅花村内早在十年前开始复种梅花,目前在欧阳山故居旁尚存两株老梅花树,可能是种养不得法,一直未开花。今年特地引种适宜南方气候的梅花。“不过这批梅花树苗能否成活,还是个未知之数。目前只是安排了物管公司进行养护。”
为了让梅花香常留梅花村,梅花街办事处昨日向梅花村居民发出倡议:由居民以户为单位领养梅花树苗,形成人人“护梅、爱梅、赏梅”的梅花人新风尚,领养人将获准在所领养的梅花树上冠名,具体报名事宜可向梅花村社区居委会咨询。
文献来源:2010-12-15   南方都市报-AⅡ11
作者:吴广宇 李铃 王雪霞 梁伟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