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萤火虫 请你少开灯

    越秀区旧部前小学生发布《重觅都市“萤”光———对广州地区萤火虫生存情况的研究》报告 

    南都讯 去年第一次亲手抓住萤火虫,旧部前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诺一脸惊喜:“很兴奋,又有点害怕。”当时,她趴在白云山柯子岭的草丛中,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昆虫。 

    光亮工程让虫子无法发光 

    2008年4月,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五年级小学生张乐凡在家附近的桂花岗雕塑公园里发现了萤火虫的踪影。广州真的出现萤火虫吗?为此,他们开展了一系列身边事物的调查、实验、研究。经过了一年的实地走访,发现云山诗意、保利花园、富力桃园、珠江帝景、金碧花园、丽江花园等小区,越秀公园、流花公园、雕塑公园、白云山、晓港公园等公园,以及广州大桥南的滨江边、中大校园都有黑翅萤、金边窗萤等两种萤火虫的身影。他们还向广州中心八区的864户市民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并捕获了黑翅萤、金边窗萤”。它们的出现是否标志着广州部分区域的环境改变呢?” 

    孩子们找到了昆虫专家,华中农业大学付新华博士。根据实验,孩子们知道萤火虫需要在湿度为50-70%、温度为20-30℃、晚上光照度少于30lux、水土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存。以越秀公园为例,尽管水体质量,环境植被都十分优良,可是密集的光亮工程,对萤火虫的繁殖造成极大的破环,因为发光是其交配的标志,但光亮工程让虫子无法发光。 

    孩子们呼吁市民尽量少开灯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城市土地硬质化,土地面积日益减少,也是影响萤火虫繁殖的重要条件,因为萤火虫栖息和产卵都需要在湿润的土壤中进行。针对目前广州正在进行河涌整治,调查组呼吁,在河涌沿线可适当种植水生植物,营造萤火虫的栖息地。观萤区的人工小径上不设路灯,注意灯距,只对小径照明,并规定区域内不能喷洒除草剂等农药。不影响草坪。 

    孩子们写成了《重觅都市“萤”光———对广州地区萤火虫生存情况的研究》报告,并联合付新华博士首次提出一种新观点:在城市的公园、小区、河涌边中复育萤火虫,可以在池塘和草坪,将光照度减低,为萤火虫制造可繁殖的地方。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萤火虫在城市里安家乐业。孩子们还呼吁,市民尽量少开灯。 

文献来源:2010-08-13   南方都市报-AII6

作者:谭万能 吴广宇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