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东路骑楼还将连成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将在医院本部以南新建百米高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并以这一项目为抓手对东川路旧城地块实施改造,部分残旧的旧建筑将拆除,居民回迁至东华东路电梯楼。

    相关规划在上周举行的市规委会上审议通过,改造的第一阶段将先行拆除东城南街及东华东路之间的建筑。广州市市长、市规委会主任陈建华表示,东山片区医疗资源丰富,为了强化这一带的医疗服务功能,必须把一些其他的功能往外迁。

    规划显示,为了配合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发展,广东省人民医院将在东川路旧城片区(医院本部以南、东病区以西地块)建设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规划拟将项目新建和东川路旧城改造“捆绑”推进,涉及地块北至中山二路,南至东华东路,西至东川路,东至蟾蜍岗路及前鉴通津,用地范围11.92公顷。

  据了解,目前该地块范围内用地权属单位较多,除省医及广州军区直属第一门诊部外,东川一街以北现状权属主要是各单位的房改职工宿舍,并夹杂少量的私房,东川一街以南至东华东路以北现状主要是私房。改造范围总建筑面积为34.6万平方米,毛容积率2.9。

  规划显示,新建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建筑面积81008平方米,将配套地下车库面积23549平方米,仅作为教育科研设施,不涉及床位扩张。规划将拆除面积共4.75万平方米,拟复建面积5.4万平方米,包括拆除东川市场以北2.2万平方米和东华东以北1.36万平方米的住宅,将按照1∶1.3复建,拟回迁4.9万平方米;拆除0.7万平方米的职工大学,将按照1∶1复建,回迁0.7万平方米二期现状面积;另外还有0.49万平方米的非住宅,将按照1∶1复建。

  广州市规委会审议决定对该地块进行规划调整。调整后,省医建设区用地性质从原来的医疗卫生、二类居住、教育科研用地修改为医疗卫生用地兼容教育科研用地,容积率修改为4.8,建筑面积247960平方米,建筑密度40%,绿地率30%。回迁安置区用地性质从原来的二类居住和社会停车场性质修改为二类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及商务用地,配套社会停车场,容积率修改为7.4,建筑面积54033平方米,建筑密度55%,绿地率25%。

  据悉,东川路旧城改造将由越秀区政府牵头,医院配合按照局部成片重建和局部整治保留相结合的综合改造模式实施改造,并采用政府组织、用地范围全额出资的资金筹措模式。

  居民回迁至东华东路 骑楼街保留活化利用

  规划将保留传统风貌建筑东城南街22号以及东华东路大部分骑楼。东华东路现状骑楼街将采取“修旧如旧、去芜存菁、建新如故”的策略,延续整体的骑楼风貌。

  对于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规划建议建筑加固、修旧如旧进行整改,增设消防设施,整理市政管线,同时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允许经营岭南特色商品、创意工作室等服务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拆迁安置住宅楼就是位于东华东路骑楼街以北。按照规划,新建的回迁楼将以骑楼街形式和保留的骑楼连体建设,形成骑楼通廊。临东华东路一侧的骑楼界面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实施建设,保留特色工艺及构件,内部空间活化利用,作商业功能。回迁楼高度控制在76米,减少对东华东路的压迫感。

  另外,由于东华东路靠近前鉴通津西侧有一处骑楼对安置地块环形支路的开通有较大影响,规划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是迁建骑楼,往西侧迁建骑楼与保留的骑楼建筑连体建设,这样做的优点是前鉴通津可按照规划打通形成双向两车道,但迁建过程对建筑会造成较大破坏;方案二是保留骑楼,向西调整南北向规划道路位置至两建议保留的骑楼之间,但考虑到道路调整后对交通组织影响较大,会形成较为复杂的交叉路口,东侧两栋保护骑楼孤立,不能延续骑楼街风貌。

  最终,规委会综合专家意见,采纳方案二,对骑楼全部进行现状保留保护。

  省医增加停车位 地铁12号线经过回迁楼下

  交通方面,规划建议增加进出省医通道,将东川三街提升为支路,打通前鉴通津北段,构筑进出省医通道;改善停车问题,省医的车位数由407个增加到1340个,增加公共停车位200个。

  备受东川路居民关注的规划地铁12号线烈士陵园站位于地块西侧,将在安置地块拐线南行接东湖站,目前尚处于前期规划阶段,具体深化设计还未开展。安置住宅规划了地下5层车库,需与12号线位的建设进行协调。多位专家建议,在下一步详细设计中,各部门应和地铁方面加强沟通,保证地铁12号线的落地。

  “东山口地区的医疗设施多,已经占用了太多公共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的组织比停车场的建设要重要得多。必须把地铁的建设和回迁楼的建设协调好,地铁12号线正好经过复建楼下面,如果过不了,这边的交通影响更大。”专家表示,不能因为回迁楼影响地铁的建设。

  先完成安置区建设再建科研楼

  第一阶段:将拆除东城南街及东华东路之间的建筑,东川市场以北的建筑片区暂时保留,拟拆除面积1.71万平方米,并开展复建安置区的建设。

  第二阶段:完成安置区建设,拆除东川市场以北的3.04万平方米建筑片区,实现整体回迁,并开始建设综合科研楼。

  第三阶段:完成综合科研楼的建设,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对二期整治保留区开展立面整饰,增加绿化空间,修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等“微改造”工作。据悉,二期整治保留区包括东川一街以南、东华东路以北的地块,未来拟拆除住宅3.18万平方米,非住宅1.87万平方米。由于涉及较多历史建筑及风貌线索,规划建议按照现状合法权属面积进行社区“微改造”。

文献来源:2016-01-25   广州日报-A16

作者:杜娟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