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这里出发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玉琴)周末的午后,烈日当空照,走进广州市文明路215号大院,一座仿罗马古典式砖木结构建筑的鹅黄色钟楼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国民党“一大”)旧址所在。由于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这里也因此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首发地。
  
    23名共产党员出席会议
  
    这座仿罗马古典式砖木结构建筑的鹅黄色钟楼门口挂着两块牌子,右边牌子写着“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左边牌子写着“广州鲁迅纪念馆”。
  
    在入口处,凭身份证兑换免费参观券便可进入参观。从门口直入便可看到一个约300多平方米的小礼堂,这就是当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地方。
  
    此地本为广东贡院所在,1912年改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出席会议的有胡汉民、林森、谢持、廖仲恺、戴季陶、于右任、陈树人、何香凝、陈璧君等国民党人,也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王烬美等共产党人。据记载,大会的海内外代表总数为196人,实际出席为165人,其中有23人是共产党员。
  
    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国共合作的首发地。
  
    会场恢复当年模样摆设
  
    站在礼堂里,耳边可以听到场内广播传来孙中山先生讲话的原声,眼前看到的则是当年会场模样的摆设。大会的主席台布置庄严,戎装的孙中山画像被挂置在会议室正中墙面上,主席台上的桌上铺有白布、放有茶杯,台下的代表座位分左右两列,每列有十几排,也是依据历史照片模样摆设。在每个木凳背面,还写下当年座位号数和座位上主人的姓名。在左起第三排座位上标有繁体字“三十九号毛泽东”,这就是当年毛泽东的座位。
  
    如今,正在礼堂隔壁布展的《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则详细介绍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始末。
  
    楼前草坪曾是革命聚会重要场所
  
    1988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包括革命广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出钟楼,门前就是芳草茵茵的革命广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钟楼及楼前的草坪成为革命聚会活动的重要场所。省港罢工的许多集会、纪念列宁逝世周年大会、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大会、追悼廖仲恺的群众大会、庆祝广东统一群众大会、欢送北伐军出师群众大会以及庆祝北伐胜利大会均在这里举行。据介绍,最近每天都有约五六百人前来参观。
  
    参观须知
  
    地址:文明路21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领票方式:凭有效证件领票,一人一票,凭票入场。领票时间为开放日9:00~16:20,当日有效。

文献来源:2018-07-03   信息时报-A09

作者:张玉琴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