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国大型宫殿遗址或媲美故宫太和殿

    昨日,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公布了近两年来该遗址一个最大发现:考古专家经过近两年的陆续清理,遗址内五代南汉国时期的一处大型宫殿遗址终于重见天日。“这是现存最重要的南汉宫殿遗存,也是当今中国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说。

  “如果发掘完毕,这座宫殿极有可能是上千平方米的规模。”李灶新说,遗址内发现的柱基每个边长近3米,“北京故宫内的柱基大小也不过如此,或许这座南汉宫殿当年的规模,可以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媲美”。

  末代皇帝一把火烧了宫殿

  发掘现场,宫殿殿基裸露出地面,用青石板包砌成近2米高的墩台。登上宫殿,要先跨上一个宽6.1米的登殿台阶,宫殿昔日的雄伟隐约可见。50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依稀见到一组1000多年前的古代大型建筑院落。考古专家推断说,这座1000多年前的宫殿,由广场、三间殿堂、中部露天庭院构成,大殿四周环绕一圈回廊,铺着青黄色的南汉国地砖。“宫殿回廊大概是皇帝侍卫所站的区域,仅它南北走向就达到了200米长,可见这个宫殿气势之恢宏。”李灶新说。

  “作为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国,仅存活了55年,由于北宋入侵,最后一个皇帝派太监把宫殿焚烧了。”李灶新说,因此这座曾经恢宏一时的宫殿内部,如今留下许多红烧土的痕迹,恢宏的木构建筑已荡然无存。不过,石构建筑依然留存着它往昔的风采。

    面积可能与故宫太和殿相当

  目前发掘的只是宫殿东部的一小部分,却清理出东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个宫殿的柱基,每个边长近3米,“北京故宫里的柱基大小也不过如此。”李灶新说。

  目前,考古专家清理出的宫殿基台东西长近20米,南北宽超过25米,这只是大殿的一小部分。“目前发掘的500平方米,只是宫殿内2个开间的大小,而这个宫殿至少有7个开间,甚至有9或11个开间。照此估算,整个宫殿面积可能达到近2000平方米,而故宫太和殿的面积也只有2000多平方米。”李灶新说,这座南汉宫殿堪称当今中国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

    极有可能是南汉国皇帝朝政之所

  这么大型的宫殿到底是南汉国的什么建筑?考古专家在宫殿遗址四周发现了一些瓷器,底部刻有“掌要局”等字眼,很可能是南汉国政权类似如今国安系统一样的机构所使用。考古专家推测说,宫殿遗址规模如此之大,极有可能是南汉国皇帝朝政的地方。

    宫殿奢华有大唐遗风

  考古专家在这座大型建筑院落的三间宫殿中,清理出一个露天庭院,庭院的铺地砖尤其精美,每一块黑釉地砖上浮雕着菱形方格,内饰四只飞舞的蝴蝶,边角饰折枝牡丹。这种地砖属于青棍瓦,大量出现在唐代长安城的高级殿堂,南汉国宫殿沿袭了这种风格。

  “从地砖的纹饰上,可以看到南汉皇帝对唐长安城宫殿的效仿,但又有所突破。南汉宫殿地砖一方面继承了长安城大明宫内牡丹纹饰等特色,还首当其冲地雕刻了蝴蝶,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李灶新说,从古代艺术史的角度,蝴蝶图形作为装饰鲜见于唐代,直到明清的青花瓷、粉彩瓷中才大量出现,南汉国宫殿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开创。

  结合昨日公布情况,广州考古学家黄淼章说,广州在南汉国时期被确定为首都“兴王府”,由于南汉开国皇帝的兄长曾担任唐朝的节度使,所以一度对唐长安城建筑非常崇拜。“史料记载,清代梁廷楠所著的《南汉书》中记载,南汉国皇帝仿照唐长安城建造了大批宫殿,在五代十国中的宫殿规模首屈一指,这是广州城建史上的重要一笔”。

    探秘

    殿下水渠或藏有珍宝

  最令考古专家疑惑不解的是,宫殿内部清理出一排类似水缸形状的陶器,每个近1米高,这些巨大陶器没有底,一半掩埋于宫殿地下,一半裸露于宫殿地上,雕刻有莲花花纹。“由于没有底,它们显然不是水缸,但究竟是何用途,目前仍无法破解。”李灶新认为,由于南汉国以残暴著称,第二代皇帝开始就是以残害兄长坐上宝座,所以信仰佛教,“这些半埋在宫殿内部的莲花纹的巨大陶器,很可能与佛教有关”。

  《五国纪事》中曾记载,南汉国宫殿以奢华著称,很多地方都用银来装饰,殿下水渠里放了很多珍珠;还把水晶、琥珀打磨成与月亮和太阳一样明亮,安置在东西两楼上……

  李灶新透露,根据考古专家探摸,这座南汉宫殿中确实发现了一个水渠,目前正在清理之中。但是里头有没有珍珠、珠宝,还要等待进一步发掘。

    考古价值

    填补古代宫殿研究史空白

  李灶新认为,这座大型南汉宫殿遗迹的出土,某种意义上,填补了国内古代宫殿建筑研究史的一段空白。“唐代的宫殿以奢华著称,宋代的宫殿逐渐形成了另外一种标准,五代十国时期的宫殿属于过渡期,这座南汉国宫殿的发现,可以填补由唐入宋的宫殿建筑的变化趋势的研究空白。”

  “其实宋代宫殿遗迹一直鲜有发现,开封城宫殿遗址由于黄河淤泥堆积,至今仍掩埋在数十米地下。而南宋的杭州古城宫殿,至今也没有被发掘出来。南汉国宫殿的发现就显得有突出价值。”李灶新说。
 
    印证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二十多处遗迹正准备捆绑打包,申报“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李灶新认为,南汉国大型宫殿的发现,是广州“海丝路”历史的重要一处新例证。

  “我们在南汉宫殿内发现了一些产自西亚的瓷器、玻璃碗。”李灶新告诉记者,南汉国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曾经非常发达,印度尼西亚印坦海域曾发现过一艘10世纪的沉船,打捞出不少与南汉有关的珍贵遗物,其中就有南汉国发行的铜钱“乾亨重宝”。因此,李灶新说,此次南汉国大型宫殿遗址的发现,不仅有望申报明年的十大考古发现,而且有希望参与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捆绑申遗中。

文献来源:2009-07-16   南方都市报-A10

作者:李培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