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年新气象。在广州熟悉的街巷里,街坊们不经意间发现了新变化和新美好。
在越秀老城西片、古寺六榕北侧,一处名为“兴隆东”的街巷片区里居住着一代代传统广州人。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这片街区的环境却曾经“兴隆”不再。可喜的是,以基层党建引领的微改造,如一股东风入残垣,让这片老区焕发了新光彩。
2016年9月起,越秀区六榕街党工委将兴隆东微改造立为“书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街道党工委书记先后到兴隆东社区开展挂点工作80余次,接待党员群众400余人次,就微改造项目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把创建方案交给群众决策,遇到问题即引导群众协商,以“政府督导、群众参与、机团支持”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指导改造工作进行。期间,群众反映的兴隆东辖内老人就餐难问题得到街道重视,街道在改造过程中加入了社区助餐配餐点,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解决就餐难题。群策群力的成效初显,六榕街以兴隆东社区党群服务站建设为试点,实现了党务与政务、社务、居务的集成办理,既节省了城市空间,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党建思想的引领下,历时一年半的微改造也将居民的硬件需求落到了实处:“三线”改造剪除了大量废旧电管线,新建了大量的地下井强弱电,更换电表900余个;老旧楼梯楼大多被重新粉刷,楼道内外安装了新的扶手与电灯,将“纸老虎”式的老旧铁闸换上新式智能门禁,既顾及了“面子”也落实了“里子”;以新式设计思维进行空间内部挖潜,在社区广场上建设了党史文化墙,以社区原有空间改造出新的党群服务站与长者饭堂,增添了一批新的康体设施。
微改造后,这个位于羊城主干道之畔、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街区生机盎然,不仅保持了历史的厚重感,还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栏目征稿
羊城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关心和维护。本报邀请广大读者和我们一起来细数广州的新变化、新美好。拿起你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拍下来发给我们。如果有一张变化前的旧照,那就再好不过啦,也许还能见报哦。接下来,我们还将为大家的投稿组织比赛,奖品多多、惊喜多多,大家快来参与吧。
拍摄内容:
广州城市建设2017年以来的美好变化
投稿方式:
1.将照片(每个地点限10张)与地点信息,以及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发送到邮箱xxsbsyjlb@qq.com,邮件标题注明“新变化新美好征稿”;
2.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报影像馆”,将照片(每个地点限10张)与地点信息,以及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发送到后台。
文献来源:2018-04-18   信息时报-A08
作者:梁钜聪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