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广州日报独家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联合推出,逢周四推出,敬请关注。
我们在前两期的专栏里写过,两百年前的珠江上,有许许多多的鱼姐和虾妹,她们终年漂泊水上,风雨飘摇之中,渐渐长大成人;她们有着健康匀称的自然美态,因此被当时来华的诸多洋商赞为“中国最美女子”。当她们渐渐长大成人,会有什么样的水上爱情故事?结婚——这一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她们又有哪些必须遵守的风俗,对她们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吧。
采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图/fotoe
牵线
水上邂逅 对唱情歌 牵线搭桥 还需媒婆
两百年前的珠江上,数万艘疍家小艇构成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水上浮城,数不清的“鱼姐”“虾妹”生于斯,长于斯。妈妈在水上劳作的时候,就把她们背在身上,风里来,等她们慢慢长大,就帮着家里打鱼、开渡船、卖瓜果、烹煮一日三餐;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鱼姐”和“虾妹”们就像花骨朵一样,在江风里摇曳着,一点点开放着,她们即将长大成人,准备谈婚论嫁了。而在她们身边的疍家小艇上,一个个小伙的目光跟随着她们,打量着她们,看该娶哪一个回家,做自己的新娘。
19世纪60年代到访广州的法国公使随员伊凡在其所著的《广州城内》一书中,生动描述了疍家姑娘和小伙在水上谈情说爱的一幕。他说,在收获季节,如果一个疍家小伙看上了哪一个姑娘,就会跑去附近的稻田里,收集一束稻米,系在船桨上,然后,他驾船出现在他心仪的船家女面前,绕着对方的小船转来转去,如果这个姑娘对他有感觉,就会在船尾摆一盆花,来到小伙子的小艇,接受他的好意,一桩好姻缘就这样成了。
其实,伊凡毕竟初来乍到,又是洋人,对疍家人的婚俗只能浮光掠影看一番,没法深入了解。与岸上西关大屋里的大家闺秀相比,疍家小艇上长大的鱼姐与虾妹的爱情故事里的确有更多的自由气息,她们可以与心仪的小伙子对唱情歌,表达对彼此的爱慕;也可以用辛辣的歌声,嘲笑一点不懂她心意的愣头青。宽阔的江面、弯曲的河涌、荔枝树下、芦苇丛中,总是飘荡着她们清亮的歌声,为原本以贫困为底色的水上浮城抹上了一层明媚的诗意。不过,若真要谈婚论嫁,还得靠媒婆从中撮合,也得听父母的意思,而有点生活经验的读者都知道,但凡需要父母点头的婚姻,年轻人之间的炽热爱情多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不信,你可以到沪上各大公园的相亲角一游,来验证这个观点。
有多少鱼姐、虾妹因为父母不答应、媒婆不出面,而没办法嫁给心爱的人,这个当然没有统计数字,不过,翻开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竹枝词:“两家邂逅粤江滨,难把衷情诉与人,妾在孖舲郎快艇,与郎对面不相亲”,幽怨的诗句,诉说着疍家姑娘因为没有媒婆牵线搭桥,无法与爱慕之人共结连理之好的伤感。
所以,很多时候,在江上来回穿梭的一艘艘疍家小艇上摆着花,也未必一定是爱情的象征,更多时候,那很可能是给媒婆发出的信号,请媒婆帮忙牵线搭桥呢。
聘婚
茶叶槟榔做聘礼 新婚前夕腌糖梅
如果水上浮城里某一个“虾妹”运气好,爹妈没有凭着媒婆的推销随便塞给她一个小伙子,而是她的心上人也得到了爹妈的好感,那要请媒婆牵个线,把两个人的生辰八字合一合,这个程序,又叫“合婚”。
“合婚”的日子一般需要三天,在这三天内,虾妹的心一直是怦怦乱跳的,万一男方家里打破一个碗,摔了一个碟,就寓意不吉利,这门婚事没准就黄了。
待三天平安度过,两个人的八字没有什么冲突,婚事就可以定下来了,虾妹心里一块石头才着了地。
水上婚俗 合乎古礼
“合婚”只是第一步,虾妹要与心上人携手举行婚礼,还有许多的礼仪环节,不管心情多迫切,都要一关关去过。“合婚”之后,是真正的定婚,男家择定一个好日子,把聘礼送到女家,同时议定彩礼。
“定婚”之后,男方会送上部分彩礼,以及茶叶、槟榔等礼物,然后是“看日”,男家把择定的结婚日子写在红帖上送到女家,同时还是要送上礼物,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槟榔;大喜的日子定了,还有最后一个环节,男家交清剩余的彩礼,叫做“完聘”。
想来,每一次男家上门送礼,虾妹的心都会像小鹿一样乱撞,数着指头,出嫁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品味,古时疍家人的聘婚礼仪与中国古代沿袭了数千年之久的婚仪“六礼”颇有类似之处。所谓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古人称男女婚姻大事“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所以要极为慎重,轻慢不得。
疍家人持续千年是贱民,少有人读书写字,但隆重的礼俗,仍一代代保留了下来。什么?你说你不清楚“六礼”的具体内容,那就去查查“百度百科”吧,如果放在这里说,那可真是要“乡下人进城,说得嘴儿疼”呢。
糖梅酸甜 预示未来
其实,待嫁的虾妹这时关心的也不是礼仪环节,而是妈妈买回来的一大箩筐的梅子。她要和妈妈以及小姐妹一起,用糖小心翼翼地把梅子腌起来,制成“糖梅”,到举行婚礼那一天,拿出来待客。当时有句俗谚:“糖梅甜,新妇甜,糖梅生子味还甜;糖梅酸,新妇酸,糖梅生子味还酸”,糖梅做得好不好,预示着出嫁以后的日子过得是甜还是酸,这么重要的事,怎能不小心?等糖梅腌好了,小心翼翼拿一颗,噙在嘴里,等甜味一点点溢出来,虾妹的心才能放下呢!
娶亲
新郎驾船迎娶 斗歌三百回合
大婚前夕,疍家人还有一个传承了上千年的风俗——哭嫁。连着三个夜晚,她都要哼唱悲切的“哭嫁”歌,诉说自己对爹娘的不舍以及要到新家生活的忐忑。若是嫁给心上人,嘴里虽在“哭嫁”,心里还是甜的;若是被父母包办,对丈夫与公婆几乎一无所知,能不能过得好全靠运气的,那哭起来可就分外悲喜交集了,所以哭嫁又叫叹命。虾妹“哭嫁”的时候,闺蜜和亲友还要和她对唱“伴哭”歌,无非是劝她婚后要孝敬公婆、与丈夫和睦相处,就这样唱啊唱,一直唱到结婚前一天的深夜,“哭嫁”才结束。说来真让人好奇,虾妹怎么会能唱这么多歌?不过,疍家人的确是出色的水上歌手,要不,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咸水歌怎么会成了不起的文化遗产呢?
经过漫长的“聘婚”与几天几夜的“哭嫁”,虾妹结婚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一大早,她家的船就驶离港口,去别处停泊。入夜时分,男方的船只张灯结彩,向女家的船只驶来。这一路,鞭炮声噼啪作响。船只靠在一处后,新郎还不能顺顺利利把新娘接上船去,而是必须先经过一个激烈的斗歌环节,双方对唱渔歌,亲戚朋友的船只也纷纷聚拢过来,听谁唱得更清亮,更有味。等到大家把歌瘾过足了,也公认新郎占了上风,伴娘们才会用代替车轿的遮娘伞,遮着虾妹过船去,举行盛大的婚礼。(注:本文参考了《广东疍民婚俗初探》等资料。)
文献来源:2018-04-12   广州日报-A16
作者:王月华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