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医赠药、收容病人、执敛死尸,举办救济急赈及义学等事务。”早在清末民初,中国就有了民间慈善组织——善堂。广州有方便、广仁、润身、爱育、崇正、广济、惠行、述善、明善这九间,被街坊称之为九大善堂,不仅在广州享有盛名,在国内外亦名噪一时。但随着时光流转,众多善堂现在大多只存在于史料中,九善堂也只有五间还留下些许痕迹。
走访
1爱育善堂:旧址不在,只剩一条街
根据《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记载,爱育善堂是广东省第一家民间善堂,成立于1871年3月,由富商投资创办,其中就包括靠洋行打工起家、后成巨富的商人白伦生。除了日常的赈济工作,爱育善堂最大的特色在于举办义学,招收贫民子弟读书,并且一律免费。随着义学的扩充,全市分校达27间,每年收容失学儿童千余人。
现在十八甫南附近有一条名为“爱育西街”的狭窄道路,夹在斑驳的旧房之间颇为隐蔽,当地的老街坊表示此路正是因“爱育善堂”而得名。 “听以前的长辈说,爱育善堂在民国时期很有名气,但现在除了这条街什么也找不到了。”年过七旬的汪伯告诉记者,爱育西街现今住的多半是经营服装的租户。
2方便医院:合并成为市第一人民医院
“方便廊”、“仁人行方便方便康复”的门联、“念祖亭”的碑文、依稀可见“1891”字样的铜钟……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仍有许多细节表明,这里曾是“方便医院”的旧址。该院曾是民国时期华南地区最大的慈善团体。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志》里提到,1953年广州市政府为扩大医院范围,将方便医院和原广州市立医院合并成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如今市一大道靠近影像楼的绿化中,隐藏着一块广州市文广新局于2010年8月立的“城西方便所(城西方便医院)旧址”的石碑;不远处的念祖亭碑文记载着从方便医院筹办到市医院建立的经过;往西一百米处,一棵巨大的榕树上挂着带有“1891”模糊字样的铜钟,在风中摇响着百年前的慈善故事。
3惠行善院:地点变迁,仍沿袭医道
来到人民中路,车水马龙,而东升医院就位于此处。仅看简单的门面,很难发现其关于惠行善院的痕迹,只有医院大堂宣传栏处有相关溯源的历史。据记载,惠行善院由当时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士发起,在1900年初借地于濠畔街,开办不久迁往天平街,至1903年在晏公街购地成立“晏公街惠行善院”,门口挂着“惠而不费,行之有功”的对联。当年的劳苦百姓,患病得其赠医赠药而痊愈者不可胜数。
1954年,惠行善院由广州市公益社会团体联合会接收,并改名为“联合会第一诊所”,随后迁址到解放中路,1995年由于市政建设又搬迁到人民中路。虽然地点几经变动,但始终沿袭医道,门口立有广州市慈善会慈善门诊的牌子,办公室内还有不少患者送来的锦旗、感谢信。
4广仁善堂:
旧址屋主正申请保护
成立于1890年的广仁善堂,是由两粤热心公益的慈善人士发起创办的,原址在新城靖海门外吉昌街(现一德路石室对面),并分设西堂于广西桂林、梧州等处。
近日,家住荔湾区梯云东路的毛先生反映,他所住祖屋曾是广仁善堂的一个旧址,“我父亲1940年买下这栋楼。”毛镇北告诉记者,现在一楼出租做了商铺,分隔开了前后的档口,依然卖药材,毛镇北的弟弟毛镇星用笔作画还原了当时善堂的盛况。
周围居民表示,2010年以前,三楼楼顶还有“广仁堂”三字,后因整饰工程被“擦去”。毛家后人表示,希望屋子能恢复原来的面貌,并正准备向相关部门申请保护。
5润身社善堂:
成为中山三路小学
善堂的前身原非慈善机构,是当时东关汛一些文人学士作为吟诗论文、以文会友之所,创立于1869年,社址设于大东门外绿香街,即中山三路荣华南约46号。光绪年间,东关汛一带时疫流行,贫苦者死亡无数。这些文人学士见之不忍,于是捐资赠医施药,时疫过后,求治者仍接踵而至,他们便号召当地殷商巨户及热心公益者筹集款项,扩大组织,改为善堂,聘请有名中医数人驻社,继续免费为病者服务。
1954年,该善堂由市公益社团统一领导,停办医务,改为荣华街小学,后又并为中山三路小学荣华校区。
关注
旧址为何没得到
重视和保护?
历经百年,九大善堂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流。在广州这座现代化城市中,慈善业正蒸蒸日上,善堂曾经的存在仍有历史价值。著名历史学家、原广东文史学会会长张磊表示,“九善堂不仅救危济困,还参与社会事件,重新追溯我们曾有过的慈善文化、慈善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但国内对这段历史的专门研究还不多。”
至于九善堂的旧址为何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各善堂地点变迁大,相关建筑和实物基本无存,很难进行统一保护,目前仅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立有“方便医院旧址”的指示性碑文供后人了解历史。
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曾鉴定在该院市一大道南侧的三座民国建筑可能是方便医院的遗存,但如今也已拆掉。其表示,“九大善堂还是有历史价值的,应该得到关注。”
【九大善堂中这些已消失】
●广济医院
●崇正善堂
●述善善堂
●明善善堂
【九善堂资料】
●分布:集中在西关
根据九善堂旧址分布,它们多半位于西关工商业发达之地,另有一小半在西关之外。
●职责:赠医送药 施粥施衣
综合九善堂的“业务”来看,其职责有共通之处,赠医送药是最主要的工作。如果病人实在无家可归,有条件的善堂也会暂时收留他们住下。遇到地冻天寒,善堂就会在附近张罗粥摊,为百姓施粥送寒衣。
●管理:沿门劝捐 买铺放租
九善堂因由经验丰富的商人主持打理,在当时得到很好的发展。募集社会捐款方面,“沿门劝捐”曾是方便医院的独门秘诀,在劝捐过程中也利于推广知名度。善堂还充分利用资金,拿出部分用来买地买铺,然后放到市面、典当行放租收息。
文献来源:2015-06-18   信息时报-A18
作者:李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