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时光机 跟陈扬去“穿越”

    广州游计之名人游广州
    
    4月15日起,南方都市报推出《广州“游”计》系列报道,以广州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背景,梳理广州旅游资源和优势,直陈广州旅游痛点与症结,与旅游主管部门官员和景区负责人直接对话,展望广州旅游发展宏图。今日起,多名本土名人应南方都市报邀请,向市民和政府部门推荐各自心水旅游路线。这些线路中,有城市原点,有都市风光,有名胜风景,更有历史沉淀和民间故事。有些早已为民众所熟知,不过散落于高楼之中,待你去挖掘;有些已沉睡千年,人迹罕至,我们为你去发现。
    
    走在广州的传统中轴线上,你会肯定地说,广州是历经2000多年的古城。如果朋友来了,该带他如何阅读广州这座老城?没事,赶紧启动时光机,和陈扬一起“穿越”,两天时间感受古今广州。
    
    从万木草堂出来,穿过中山四路一排高楼,陈扬手指都城隍庙西面的小巷,神情里有童年的欣喜,“小时候,我就是穿过这里,跑回家去”。他的左手边,是千年以前的南越王宫署遗址;右边是已完成修复的都城隍庙;身后,有清末戊戌变法策源地万木草堂;再往西和南面,北京路千年古道、大佛寺、千年园林药洲遗址……“大约0.36平方公里的面积,千年广州都囊括在内了”。
    
    不久的将来,以北京路为核心区域,越秀区拟申报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范围西至教育路、广大路,北至中山五路、广卫路,东至文德路,南至惠福东路、文明路一带。“广州本身就是一个旅游资源比较贫乏的城市,这一点我们不能回避。”在陈扬看来,广州是一个值得去发现,值得去探索的城市,“若是对这座城市有兴趣,不妨来这走一遭。”
    
    献计
    
    广州人太自恋
    
    要多想想游客的兴趣点
    
    南都:你认为广州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陈扬:一般认为,“一口可以吃进去”的景区才有优势,就像没有骨头的肥肉,长城、罗浮宫是这种。但是,广州文化就像橄榄一样,要慢慢咀嚼才能发现它的“味道”———广州是一个很悠闲自在的城市,需要我们慢慢去体验和发现。在这么小的地方,有那么多可看的,可以发现的东西,而且这个发现不是很深奥的,只要你愿意来,就会有收获。
    
    如果说劣势,广州人太自恋,他们不是面向中国,面向世界去推介广州,这是最大的问题。广州人老是在说传统文化,当局的“自恋”在政绩上,比如建造出了一个小蛮腰、图书馆就洋洋得意。但是,对你来说珍贵的东西,对人家很珍贵吗?
    
    广州人很无聊地在争论一个问题:“推荐广州时,是推荐骑楼,还是推荐小蛮腰。”对于外地人、外国人来说,人家根本不感冒。所有旅游资源的组织、项目的推介到实施,其实应该站在游客的兴趣点上,而不是站在自己热爱的角度。
    
    南都:你去过的世界城市,觉得这些城市有哪些旅游服务的经验值得借鉴?
    
    陈扬:这很难比较。比如在法国罗浮宫,我就看到,人们都是冲着《蒙娜丽莎》那幅画去的,但对旁边的胜利女神像视而不见,一般老百姓就是看个热闹。相比之下,广州没有这样的资源。
    
    再比如小蛮腰在珠江边,东方明珠也在黄浦江边。东方明珠就在外滩对面,外滩这个名字本来就名气大,依托于传统的建筑,互相看对面都很漂亮。小蛮腰上你能看到什么,什么都看不到。跟传统的广州是割裂的。
    
    广州政府应该担起责任,实实在在地发掘优质旅游资源、组织旅游战略。像我们刚才讲的,地下两千年,地上生气勃勃,将地上和地下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这样就漂亮很多。外地人能看到广州人的生活,实在地感受广州城市的脉搏———在上海你可以逛里弄,在北京你可以逛胡同,但是你不能像在广州这样,穿下去两千年,走上来就现代。
    
    南都:请用一句话推荐广州旅游?
    
    陈扬:换一个城市看中国———以前跑到上海、北京、西安去看中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广州看中国。
    
    1
    
    万木草堂
    
    年代:1891年
   
    (清光绪十七年)
    
    维新策源地曾变大杂院
    
    与广州诸多“大隐隐于市”的古建筑一样,绕到玉鸣轩大厦后面的长兴里小巷,万木草堂是都市里的惊喜。大门口刻有“邱氏书室”的字样,里面格局三进三出。这里原本是邱姓的一间书室,以供其宗族人来省城应试学习居住。1891年,向光绪皇帝进谏不成,康有为回到广州,租借此处,创办万木草堂,向学生宣讲维新思想。陈千秋、梁启超等人,曾在此就学,走上维新之路。
    
    “讲个丢脸的话,我也是老了才知道有这个地方”,陈扬自幼在广中路长大,距离万木草堂仅700多米。他的记忆里,这里曾是一个加工厂,后来,成了“72家房客”居住的大杂院。直至2008年,政府斥资迁出40多户住户,完成建筑的修缮。
    
    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卫国说,现在万木草堂的管理采用社会化运作,由文德文化商会投资。走进后院,一口水井正在汩汩冒着泉水,高过3米的美人蕉正茁壮生长。
    
    陈扬现场还当起了“导游”,“这就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三间两廊’设计风格,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堂,两边是走廊。以前人们都是一家人在里面的上堂吃饭,长幼有序。春节一早,小孩子就要排着队,到上堂问候长辈。外面的天井比较大,家里的妇女就会在一起洗衣服聊八卦,热闹程度不亚于我们现在刷微博、玩微信。”
   
    2
    
    都城隍庙
    
    年代:1370年(明洪武三年)
    
    明清时期岭南最大城隍庙
    
    步出长兴里巷口,城隍庙就在隔着中山四路的对面,青砖乌瓦,屋顶灰塑精致。上世纪60年代,幼年时的陈扬穿过屋旁,来找寻居住在附近的伙伴。或许不曾想过,这座城隍庙会如今天一般恢宏。
    
    广州都城隍庙位于中山四路的忠佑大街,占地1800平方米,原是供奉守护城池神祇的坛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规模比得上北京的城隍庙。为何城隍庙叫做“都城隍庙”?城隍是道教文化的神祗,分为“都、府、州、县”四级,“所谓都城隍庙,就是级别比较高的城隍庙了”,陈扬开口介绍。
    
    “可惜,以前没有保护好这座城隍庙”,这里曾经被用来做过小学,也做过广州市试验仪器厂、KTV等。建筑本身曾遭破坏,在亚运前完成修缮。在陈扬眼里,这也是一场怀旧的游历。他甚至记得清,旧时城隍庙的细节,屋顶没有灰塑,哪一根柱子是后来增加的……新建的城隍庙广场,用的是传统麻石板。“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把麻石之间的缝隙,用水泥堵住了,这还怎么排水呢?”
    
    3
    
    南越国宫署
    
    年代 :公元前204年(南越国)
    
    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宫苑遗址
    
    城隍庙广场西面,这座红色的建筑便是南越国宫署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内,如同走到了地下,这里是22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御花园,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宫苑遗址。博物馆讲解员陈雨前来助阵,御花园的细节逐渐展示于眼前。从御花园门口的一口水井经过,沿着曲流石渠,发掘出的水池,留存至今的石板、石柱,挨个介绍。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御花园遗迹西侧一墙之隔的儿童公园内进行试掘,发现南越国宫殿遗迹。为此,广州市政府决定搬迁儿童公园,由文物部门进行全面发掘,从而还原了宫殿的部分模样。
    
    占地约1900平方米的宫署遗址内,仍可见前人精巧的排水设计。“2000多年前,没有我们今天用的水泵,这些曲流石渠的排水系统,完全是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设计。石渠引水自白云山,就从东北流向西南方向。”“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石渠的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这是因为南越国当时沿用中国传统的‘一步一景’园林建筑方式。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
    
    根据考古发掘,整个宫署遗址发掘出500多口不同朝代的水井,“水井密集,这说明,北京路一带一直是广州的中心”。在宫署旁边一个清理出的露天庭院,展示出不少精美的菱形地砖,花纹为4只飞舞的蝴蝶和折枝牡丹边角。“这些花纹就可以做成文创产品呀”,陈扬建议。
    
    4
    
    北京路
    
    年代:南越国至今
    
    脚下有千年广州史
    
    从南越国宫署博物馆西门出来,便是北京路。据考证,广州建城2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传统中轴线。北京路历史上曾是官道,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始于1966年。
    
    陈扬兴奋起来,作为城市商业和文化集散地,这里散落着他的童年回忆。“这里,太平馆的旁边,就是我小时候的天堂啦”,美利权冰室的旧址就在现在太平馆的旁边,如今已搬至马路对面,花几分钱,买一根雪条,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
   
    稍大一些,“天堂”便是这里大大小小的书店了。古籍书店、科技书店、外文书店、儿童书店、大新华书店……“平时的零花钱都省下来,等到差不多了,就来这里买一本书。我的第一本无线电的书就是在科技书店买的”,无线电发烧友陈扬说。
    
    北京路一路往南,千年古道的路面展示,吸引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时隔上千年,这里依然是商业中心,人流如织。西边的惠福东路,是“吃货”的驻足之地,各类广式传统小吃,均能在此享用到。逛累了,坐下来,吃点东西,歇歇脚,再前往大佛寺和光明广场负一层的西汉水闸。没错,千年水闸正是在商业繁茂的光明广场地下。
    
    5
    
    药洲遗址
    
    年代:919年 (五代南汉)
    
    未来或与大小马书院联合开发
    
    教育路上,千年园林药洲遗址在南方剧院一侧,并不显眼。1100年前,五代南汉开国皇帝在此凿长湖,湖中建洲,用于炼丹求药,故称药洲,如今是省级文保单位。
    
    药洲遗址内,保留有一个小型水池,池内有假山,上面刻满碑文。同样的碑文,也被刻在岸边的假山石上,依稀能看清,上面署有“米芾”等古代名家的名字。这些均是古人“到此一游”留下的痕迹,如今已成为古迹的一部分。此前,药洲遗址被作为茶馆,如今,茶馆撤走,园内缺少打理,显得落魄。进门处,一只老鼠急速溜过,引来人们一阵惊叫。水池内,绿藻自由地生长,铺满了整个水池。
    
    王卫国透露,目前这一园林属于市文广新局管理,越秀区正在争取其的管理权。取得管理权后,将与毗邻的大小马书院联合开发旅游项目,进行活化利用。
    
    ●推荐人:陈扬(广州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专栏作者)
    
    ●推荐线路:万木草堂→城隍庙→南越国宫署博物馆→北京路→大佛寺→千年水闸→西湖路→千年园林药洲遗址
    
    ●建议时间:两天
    
    ●推荐辞:这里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来的中心区,花两天时间,从地下走到地上,可感受古代到现代,不一样的广州。

文献来源:2015-05-06   南方都市报-AII10 11

作者:赵安然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