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磐石:所办医院曾是东山象征

    勤奋
  
    当铺打杂 师爷教他中医
  
    年过三十 才有机会上学
  
    之前,在这个系列里“亮相”过的先生,大多出身名门,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随后出洋深造,自然而然地成为知识精英中的一员;就算有个别来自底层,也能得遇贵人相助,顺利完成学业,在物质上并未真正匮乏过。像邝磐石这样从当铺里的一个小伙计的身份起步,抓住机会自学中医,娶妻生子后才正式进入课堂,并完全依靠自我奋斗来实现人生的人,我们以前还真的从未碰到过。而与那些多少有些超凡脱俗的先生相比,邝磐石的人生的确要“接地气”得多,换言之,务实是他生活最基本的底色。
  
    得师爷欢心 学识字算账
  
    若说出身,那邝磐石真是来自于“寒门中的寒门”。19世纪70年代,他出生在开平侨乡,幼年时就死了父亲,大哥出洋后也杳无音信,母亲独立支撑一家人的生计,实在是举步维艰,无奈把他送到财主家里当童仆。
  
    后来,机缘凑巧,他又进了广州一个当铺做伙计,在那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当铺的管账师爷。这位师爷见邝磐石腿脚勤快,又懂眉眼高低,不禁起了爱才之心,不仅教他识字计数,还将自己平生掌握的中医知识悉数教给了他。
  
    19世纪90年代末的广州正是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风云际会之地,一颗聪明的大脑会有意无意去认识各种新事物。正是在这里,邝磐石第一次听到了孙中山的演讲,从而对“外国人的学问”有了最粗浅的认识。他的内心“蠢蠢欲动”,想要学习西医。
  
    然而,那时西医学堂都是外国人办的,能够去读书的人,大多来自开明绅商家庭。他不过是个穷小子,且已娶妻生子,养家糊口都忙不过来,进学堂实在太过奢侈。因此,邝磐石默默地把这个愿望埋进了心底。说白了,务实也是被逼出来的,不是吗?
  
    娶妻生子后 进学堂读书
  
    1909年3月,已过而立之年的邝磐石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那时,广东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和授课的西医学校——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成立,其所属的光华医院也同时开诊。邝磐石通过医院一个董事的介绍,在医院做了个管账会计。不久,他又努力争取,成了光华医校的旁听生。我想,一定是他的勤奋上进打动了学校的管理者。很快,他又通过了考试,转成了正式生。学校看他是医院职工,还全额免除了他的学费。
  
    1913年,邝磐石以优异的成绩从光华医校毕业,并留校当了一名医生。随后,他又向院方提出申请,去香港进修,“恶补”外科知识。从香港回来后,他一人兼顾医院外科、妇科和儿科的工作,由于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关切,名声在坊间不胫而走,后来更被任命为光华医院的副院长。
  
    套用一句当下的俗话,从当铺里打杂的小伙计到广东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西医院的副院长,邝磐石的人生已发生了惊天“逆袭”。
  
    回顾这个过程,假如他当伙计时只会混日子,绝不至于从账房先生学到算账的本事,若不会算账,他绝不能进入光华医院做会计,若做不了会计,他也绝不能获得免费进入医学院的机会,这一步步走来,对机会的敏锐固然重要,勤奋更加不可或缺。其实,对一个务实的人来说,哪怕做的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一定会认真把它做好。反正混日子也是一天,认真做好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认真做呢?不认真做,又怎么知道里边有没有机会呢?
  
    大爱
  
    富人来疗养 常开高价
  
    穷人找上门 送医赠药
  
    如果邝磐石的故事仅限于个人奋斗的话,我就只能默默崇拜他,但绝不敢把他写进这个系列,但他在数十年间对弱者从未间断的怜惜与呵护,却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应该记得的“先生”之一。
  
    每周必开赠医门诊
  
    1916年,邝磐石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就是从光华医院辞职,开办一家私人医院。其实,这个决定背后的动机也很务实,那时,他有了6个孩子,需要更多收入来支付家庭开支。他在东山百子岗找到一块地,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1917年3月,邝磐石医院开业,这是广州最早的私人医院之一。
  
    邝磐石医院既是广州最早的私人医院之一,也是对弱者最仁慈的医院之一。1980年第2期《羊城今古》杂志曾刊登了一篇题为《邝磐石及其医院》的文章,里面写道,凡是贫苦病患前来求诊,邝磐石总是尽力赠医赠药,对一些无家可归的病人,他甚至还管吃管住,病人去世了,他还管后事,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东山有家邝磐石医院。那时候的东山处于城市远郊,远不如西关一带繁华,在很多人眼里,邝磐石医院几乎就成了东山的象征。有人搭车时说要去东山,三轮车夫都会多问一句:“是不是去邝磐石那里?”赠医门诊每周必开,吸引了寺右镇、杨箕村、冼村、猎德村及二沙岛的贫苦渔民前来求诊,许多重病人被治好后,满怀感激之余,就把邝磐石认作“契爷。
  
    富人花了钱 穷人得实惠
  
    邝磐石是个做实事的人,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录,向后人解释他如此热心救助弱者的内心动力,但在我看来,他应该从来没有忘记过曾在底层辛苦谋生的自己,并因此对前来求助的贫苦病患多了一分由衷的怜惜。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救助弱者,这样的精神,无疑可以用“大爱”二字来形容。
  
    看到这里,读者你可能会感到疑惑,邝磐石不是为了多挣点钱支付家庭开支,才动念办私人医院么,他这样慷慨地周济穷人,钱从哪里来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再次说一说他的务实了。除了门诊大楼外,邝磐石还特意修建了花园别墅式的高级病房,院内种上了紫荆、马尾松、葵树、白兰、木棉等花木,环境非常幽雅,再加上邝磐石医术高明,医院又配备了X光机等现代理疗设备,因此吸引了大批达官贵人前来就诊,有些人就算没病,也乐于前来休养。对这些人,邝磐石收的钱可不少,挣到的钱,绝大多数都花在了穷人身上了。他这样一来,穷人得实惠,富人也觉得值,双方共赢,呵护弱者的事,才能长长久久做下去。
  
    英勇
  
    警报声声
  
    淡定坐诊
  
    邝磐石多年如一日地悬壶济世,呵护贫弱,其间蕴含的善意犹如涓涓细流,给这个城市带来几许暖意,但只有到了抗战时期,他性格中英勇的一面才表露无遗。由于他一心治病救人,很少过问政治,所以直到广州沦陷前几天才得知风声,带着药物和机械,携着妻儿仓皇逃难,最后在韶关落脚。由于日机天天来轰炸,城里的人每天都得往返几十里地跑警报,他跑了一阵后,觉得这样太耽误事,索性在韶关郊外开了家诊所,在声声警报中淡定地治病救人,对穷苦患者,照样赠医赠药。
  
    诊所办了几年,业务渐渐好了起来,邝磐石也赚了些钱,还没给自己盖一间像样的房子呢,倒先出资盖了间幼儿园,免费提供给从城里过来跑警报的小孩子们玩耍,他还自己出钱请了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接着,他又出钱盖了间阅览室,让跑警报的人在这里休息读书。这两件事情看似不够伟大,但我想起纷乱的战火中有这么个理性而勇敢的人,通过日复一日的行动给无数恐惧而焦灼的同胞带去真真切切的安慰,内心就充盈着敬意。这样一个做的远比说的多的老人,也该被我们毕恭毕敬称呼一声“先生”,读者你说是不是呢?

文献来源:2015-04-09   广州日报-A17

作者:王月华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