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广州传统习俗“观音诞”,说起拜观音习俗,广州市内还真有一条巷的名字,就源于一段与观音有关的民间故事呢!位于越秀区 的“雅荷塘 ”,很久前又叫“阿婆塘”,为什么要改名呢?那就要讲讲这位名叫“黄雅荷”的婆婆的古仔啦!
叫咩名?
雅荷塘
喺边度?
越秀区内,雅荷塘巷连接榨粉街和德政北路,是一条生活气息浓厚的长街巷,两边建筑以居民楼为主,一棵大榕树伫立在雅荷塘小学旁。
有睇头
榕树成荫藏故事
这条叫做“雅荷塘”的巷子,并没有水光潋滟的池水,也没有菱叶萦波的荷塘。点解叫“雅荷塘”呢?日前,阳光社区记者从车辆繁忙的德政北路拐入,一踏进雅荷塘巷,耳边的嘈杂突然就消失了,眼前出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几棵粗壮的榕树成荫。
雅荷塘巷有数条分岔,巷子两边基本都是居民楼。记者走遍了每一条分岔巷,却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雅荷塘观音庙。在雅荷塘小学门口,一位阿婆这样回答记者:“观音庙?冇听过啵。你揾嘅系咪北京路 果个城隍庙啊?”
有来头
发音发偏了 “雅荷”成“阿婆”
根据《广州越秀古街巷》记载,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位善良的婆婆,守着她的一口鱼塘过日子,这口鱼塘,大家都叫做“阿婆塘”。某日,阿婆的鱼塘竟然打捞出了一尊观音像,在场的人看到纷纷向观音下跪。阿婆说:“人有家,鬼有坟,神要有庙。”有人就提议集资盖一间庙来供奉观音,阿婆首先将一生的积蓄捐了出来,其他人也都我几两你几钱地捐了。
负责筹款的街坊劳大伯,把捐款人的名字记下,准备日后刻“捐款芳名录”石碑。但劳大伯为人有点“啡啡流(靠不住)”,竟然忘了记上捐款最多的阿婆的名字,竟梦见观音菩萨因此责怪他。翌日他想把阿婆名字补上,才发现做了几十年邻居,还不知道阿婆姓甚名谁,只好跑去询问。阿婆哈哈大笑说:“我真名叫做黄雅荷,后来人家叫偏了音,就叫成阿婆了。”后来,在阿婆去世后,为了纪念她,人们把阿婆塘所在的小巷改名为“雅荷塘”。
文献来源:2011-03-23   新快报-AII04
作者:邢晓雯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