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码头
入夜,珠江粼粼波光更展现出它那迷人的魅力。灯光月色交相辉映,北京路南端装饰一新的天字码头,被照得犹如彩带缀上的一颗夜明珠。
天字码头含广州第一码头之意。事实上,它是广州城迄今使用时间最长的珠江轮渡码头。它建于明成化初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了。据《广东通志》(邹鲁主编)中说:“明代省垣未有码头,时有埔(大埔)人李寿相操船业,广行善事,独立筑码头,现永汉南路天字码头即其遗址。”为何一个乡下人在广州筑码头呢?《大埔文史》上有段记载。说是明成化初年,大埔三河壩旧寨村的水上人家李寿相,与妻子逃亡广州,到梁家船上当工。一年中秋佳节,李寿相正掌篙,猛发现珠江上漂来一位溺水者,立即跃入水中,几经周折把人救上,并送往篷寮家中取暖。翌晨,才知溺者为省垣富商陈家之子,因游江赏月失足下水。陈公子为报恩,送李寿相1200两银子。李寿相辞去船工之后自购船只搞运输,20年内拥有20多条船,拥资逾万。这时,他想到珠江应有一个大码头,于是建起“天字第一号”。此后,从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建时至今已171年。开创之初,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人员、货物的来往使广州水路热闹非凡。于是,在今北京路接官亭南侧,建了这个为清代迎送过往官员的专用码头。清代的中央大员、达官贵人来往广州,都从天字码头上落。那时,这里不时出现鼓乐齐鸣,罗伞如林,冠盖如云的热闹场面。
19世纪中叶。鸦片这种黑色的烟土在中华大地激起阵阵骚动,引起了朝廷的关注,直至道光18年11月15日(1838年12月21日),皇上下了一道谕,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钦差的到来,引起各界的关心,都想早知道这是否对自己有利。这时,有一个已在广州居住15年的美国商人威廉•亨特,急不可耐地去察看这位钦差驾到时的威仪。知道他将在天字码头上岸,亨特与两位朋友在码头附近。登上一艘小帆船,第一时间近距离地观看钦差,他后来在一本书中记述:
“钦差“终于在(1893年)3月10日,星期天上午8时半到广州。他乘坐一只大官船,稍后站着几个戴红顶或蓝顶的官员,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本人。他具有威严的气概,有点严厉而坚决的表情,身材肥大,长有浓胡子和长须,看起来大约60岁(其实54岁——编者)。他的座船后面跟着一大群其他的船,各船旁边挂着写有主要官衔品级的黑底金字的旗,船尾则有各种颜色的旗帜。船夫一律穿着红饰白的新制服,戴着同样颜色的圆锥藤帽。这些船载着本城的大官,包括文武官员,从总督到盐运使。靠近商馆对面的河南岸上的红炮台墙上,有穿着崭新制服的士兵队列,海珠炮台上的也是一样。江的两岸,所有的门口和窗户,以及空地上都站满了人。大家都像我们一样好奇地静静观看这种新奇的场面。江面上没有任何别的船舰移动,全都紧靠岸边碇泊,到处一片寂静。除了我和我的同伴外,在这个盛大场面中。没有看见一个“处夷”。(冯树铁译《广州“番鬼”录》)。
可以说,林则徐在百官迎候,旗帜飘扬的大场面中,作为主将在天字码头的出现,拉开了中国近代史这场壮烈的鸦片战争的序幕。
同治期间,天字码头开辟了往香港、长洲大澳、东曼太平(东莞)导航线,这时已不限于官员迎来送往,来往广州的货船、趸船都使用这一码头。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天字码头始终是航船的泊碇,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一直迎来清王朝的倒台。
孙中山执政之后,天字码头更是他经常来往之地。就在辛亥革命成功三个月后,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取道上海、福州回粤。4月24日,他的泰顺轮抵鲤鱼门,再转乘广东政府派去的宝璧军舰,与子女及廖仲凯等从香港回广州。25日上午11时,宝譬舰涂涂停靠天字码头,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上岸后,孙中山到码头东边的旧水师公所视察,又到码头西边财政公所休息,然后才开始他的演讲。这时候,广州城开始大规模的毁墙筑路运动,财政厅长杨永泰在广州开辟的第一条马路,把四截小街连接成大马路,因为其中一条街叫永清街,故反其意称为永汉路,从天字码头一直廷伸至财厅前(今北京路)。从此,天字码头与城区联系更为紧密。孙中山在广州第二次建立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后,认识到必须用武力统一中国,下令集结在韶关的北伐军三万余人准备进军湖南,他将亲自指挥。
1921年10月15日,他又从天字码头登上宝譬炮艇,拟赴梧州出嫁巡广西,取道湖南指挥北伐军。许崇智、汪精卫、廖仲凯和胡汉民等20多人陪同他出巡。伍廷芳与商界学界代表100余人到天字码头送行,相对来说,这次显得有些冷清。三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1924年11月,各方纷纷电促孙中山北上商谈国是。12日下午6时,维新路(今起义路)前的中央公园召开军政机关、团体、市民二万余人的欢送大会。次日早9时35分,孙中山及其随行从大本营乘小船登永丰舰,欢送人群则在天字码头一带送行。珠江大小船艇一律悬挂国旗,以示庆贺。10时正,永丰舰鸣号三响走错锚启行,粤军、湘军、桂军、滇军及各机关文武百官共数百人,在长堤列队行举枪礼、行撇刀礼,而文职人员则在天字码头站立,孙中山面对堤岸向群众举帽还礼,长堤商铺燃放鞭炮,锣鼓喧天,各界人士扬巾欢送,珠江两岸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抗战后,国民政府开始了大审判,广州第一号汉奸吕春营就在天字码头被枪决的。吕春劳原为粤军第一师长,广州沦陷后投敌任“治安维持会副会长”、“和平救国军总司令”。日寇投降后吕被捕,被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军事法庭判死刑,于1945年10月14日在天字码头枪决。临上刑场前,他的囚车被大批市民用石头、砖头扔掷。
解放后,天字码头开辟了更广阔的航线,增城、番禺莲花山等地均可到达,在1964年和1980年再度进行改建,今天,天字码头依然屹立在广州,又被装饰一新,其两侧镶上了林则徐和孙中山的浮雕。码头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那历史的沧桑、时代变迁的故事。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羊城后视镜》

作者:吴绿星,杨柳著

索取号:K296.51/7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