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杨箕村改造又有新进展,由于周边小学学位紧张,越秀区教育局昨日决定,将杨箕小学400多名师生分流到周边小学,新校建成后再回迁原校,下周开家长会征求安置意向。据悉,这种学校安置方式在全市城中村改造中尚属首次。
现状:如何拆分安置学生成疑问
“小孩到底是整班插还是逐个插?总得有个说法啊。”昨日中午,杨箕小学门前聚满了家长,神情焦躁。据家长姚先生介绍,按照杨箕拆迁计划,还有两个半月就要开拆。“小学没了,小孩到哪里读书呢?”据了解,按照此前开始改造的猎德村和林和村的经验,村子开拆前,村内配套小学会整体安置到附近已建成的校舍。不过,对比之下杨箕地处人口更密集核心城区,用地相当紧张,无法就近新建周转校舍。越秀区教育部门表示,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记者昨日走访五羊新城、梅花村一带发现,杨箕小学周边的五羊小学、铁一小学、八一小学、东风东小学和东山实验小学均是重点小学,学位非常紧张。家长李先生认为,如果以班和年级为单位整体安置,似乎不大可能。眼下将学生分散插班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究竟有哪些临迁学校可以选择,老师会否随学生迁移,学校何时可以回迁等等,都是学生家长们关注的问题。
更迫切的问题是,该校六年级的学生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考试了,这个时间刚好与杨箕村开拆的时间非常接近,有毕业班学生家长担心,如果杨箕开拆时间赶在6月底学生毕业之前,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没理由为了数周的课程去办理插班手续。
昨日中午,杨箕小学大门上了锁,保安对进校的家长逐一进行盘问。校方表示,自从本周公布改造方案以来,前来询问的家长实在太多,相关安置方案仍有待越秀区教育局统一公布,请家长不要再到校长室询问了。
教育局:尽量以班为单位拆分
带着家长的一系列问题,记者来到了越秀区教育局,分管小学教育的副局长刘小明表示,相关问题早在两三个月前就开始研究,教育局方面了解到的情况也证实了家长的忧虑。据介绍,杨箕小学共有六个年级,400多名学生。而按照规范化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标准,周边的多家小学已经接近饱和。刘小明表示,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目前只能特事特办,实行将班级和老师“化整为零,尽量以自然班为单位安置,实在不行的,只能个别插班到附近小学”,并要求相关学校尽量腾出空位,届时可能会打破常规,将学校的体育馆、图书馆变成课室,度过这段临迁期。
“不过到底有多少学生需要就近安置,我们还不清楚。”刘小明说,考虑到拆迁户自行安排的临迁地分布不一,可能有部分拆迁户子女希望到越秀区以外的学校插班。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摸查需要就近入学的学生还有多少。越秀区教育局计划下周在小学内召开家长会,统计一至五年级需安置人数。
刘小明补充,只要学生在越秀区范围内转校,教育局就会尽全力为其安排学位,包括非地段生源。至于杨箕小学今年9月的新生就读地点,将会在5月份公布。
建议:能否整体迁到东堤湾
村民们纷纷表达了对拆分杨箕小学的担忧。有村民提议,位于杨箕小学西侧500米处,有一处建成五年的空置小学校舍。能否暂时借用该校作周转校舍,这样就不用将学校化整为零了。
记者在中山一路东堤湾小区看到,这栋高五层共20个教室的小学教学楼已经完工,外内墙已经装修完毕,不过教室内并没有任何设施。学校门卫介绍,该校原本建设用途为东堤湾小区的配套小学。不过据多名知情人士证实,该址东侧一片原本规划做运动场,一直未能解决40多户拆迁问题,学校用地不达标,该校教学楼自2006年建成后一直空置。
越秀区教育局回应称,该校只建成了一半,而且尚未通过验收,无法投入使用。
■前世今生
私塾演变成杨箕小学
走进杨箕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在现代教学楼包围下的两进两出祠堂。据悉,这就是杨箕小学的前身,杨箕大祠堂。
据杨箕小学陈校长介绍,杨箕小学始建于1930年。原本是杨箕村为培养宗族子弟自办的“卜卜斋”(私塾),解放后划归政府,成为公办学校。2005年,该小学又从天河区划到教育强区越秀区,成为区一级学校。“杨箕村给我的感觉是书香味很浓。”陈校长表示,杨箕村的村民至今仍然培养小孩学习中国书画和醒狮技艺,每年村分红下来,村民们不是拿来大吃大喝,而是用来给小孩报读培训班。
“如果顺利的话,新杨箕小学将会在一个学期内建成。”越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目前规划,新杨箕小学位于杨箕地块南侧,靠近南方日报社与外商活动中心的位置。新建学校用地面积,将会从原来的3800多平方米,扩大到7000多平方米,班级数量从原来的12个班增加到24个班。
文献来源:2010-04-22   南方都市报-AII06
作者:吴广宇 方谦华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