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钟楼”看千年海关史

    位于粤海关旧址“大钟楼”内的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昨日免费向市民开放。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海关文物,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放为期两天,分别是9月20日和28日。

  展示中有不少热门的展品吸引市民驻足观赏,其中一块书写着“津海新关”的匾牌,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此匾是1888年津海关扩建办公楼竣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庆贺新楼竣工时题写,并悬挂在津海关大楼正门前。

  “大龙邮票”是馆内另一“法宝”,该邮票于1878年由中国海关印刷发行,是中国海关历史上第一套邮票。与“大龙邮票”摆放在一起的是“1894年初版慈寿旧票全套”,共9枚,旨为纪念慈禧太后60生辰,是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

  鄂君启节、张家山汉简“津关令”、“过所”,展示出海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介绍,海关的源头最早可上溯至西周时期的“关”,战国时期诸侯国在边境设置关、津,担负着稽查、征税、查私等职能,已具近代海关之雏形。鄂君启节由青铜铸造,刻有铭文,是战国中期的水陆通关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通关凭证。张家山汉简“津关令”,是中国最早的完整记载古代关津制度的文书凭证。而“过所”,则是唐朝的通关凭证。据介绍,唐玄奘在去印度取经之前,曾经向官府申请通关凭证———过所,遗憾的是未被批准,后玄奘设法偷越玉门关,被守关将士抓获,还是校尉王祥私放其出境。

  在3楼的缉私成果展示中,青铜剑、头盖骨花饰品、长翼鸟化石、孔子鸟化石、华夏鸟化石、反鸟化石、潜龙化石、满洲龟化石、鹦鹉嘴恐龙化石都是国家二、三级文物,非常珍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被海关截获的整张的熊皮和老虎皮。

文献来源:2009-09-21   羊城晚报-A8

作者:戚耀琪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