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名校分校
大调查
之名校合并
小学合并方向:
年级分段就读 师资重新分配
新合并的小学校区师资和学生是如何分配的?培正小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下学期开始,将采取分年级分校区就读的方式:一年级新生和4~6年级学生留在培正校区,二、三年级的学生安排在海印苑校区(原海印苑小学)就读。培正小学将会对两个校区的教师重新分配教学任务与课时,部分老师可能需要在培正校区和海印苑校区两边都上课。
大德路小学并入满族小学后,其地段生还是按照原先的大德路小学和满族小学地段,在满族小学大德校区和光塔校区分开进行报名。报名新生将分别在两个校区完成1~3年级的学习,之后迁入走木街校区就读4~6年级。
小北路小学准备把3个校区的教师资源整合后,再分配到各分校,而不会以原教学校区为标准。据越秀区教育局表示,为了促进学校的融合,不鼓励在每个校区都设置一至六年级,鼓励校区尽量采取按年级分段方式,便于资源调配。
中学合并方向:
初中和高中部 分校区管理
在最新的越秀十二校合并调整方案中,有两所中学第三中学与第三十四中学合并。三中文穗华副校长称,新年级的初一8个班将在三中上课,合并后老师的调动、管理方式已报教育局审批。越秀区教育局负责人说,两校合并后,将取消第三十四中学的校名,保留第三中学校名,并继续保持第三中学的完全中学建制。2009学年招生计划将以合并后的第三中学名义安排。新三中初中部是否招收10个班,要等学校合并完成后才能定。第三十四中初二级、初三级学生不拆班,新学年招生班将与三中初中招生统一编班。
中学合并的发展方向一般而言是初中和高中部实行分校区管理。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校长赵卫平称,学校合并需要用一种理念、一套班子来整合,否则就会“貌合神离”。年级分段管理有利于不同校区的资源调配,将加大优质教育模式的辐射力度,带动新校区的发展,保障扩容后的名校质量。
记者 余琴
去年,越秀区对区内的小学进行过一次校区合并,今年3月又推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校区整合。据记者了解,学校的合并,不仅普通校区没有拉下省一级校区的捐资助学费价码,而且普通校区的捐资助学费还随着省一级校区水涨船高。比如,海印苑校区往年的捐资助学费是3万元,现在已经和小北路小学同价,飙升至5万~8万元,甚至有可能高达10万元。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虑:分校区的教育质量能否在短期内提升到与主校区一样的水平?分校区捐资助学费看齐主校区,是否物有所值?主校区的教育资源是否会因为合并而被“稀释”,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如果要比较分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看分校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其次要看分校的管理模式。东风西路小学和东风东路小学作为广州市的名校,在这两方面是值得参照的典型。东风东路小学的分校是学校顺应周边社区教育配套需求下产生的,是学校自然壮大,并追求集团化发展的成果;而东风西路小学则是政府积极推动周边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结果。从管理来看,东风东路小学规模较大,不得不将学校同一年级安排成两个系统;而东风西路小学则是尽量整合,让同一年级在同一校区上学。
本专题文/图:记者 吴润洲
名校家长 困惑不少
黄女士:为何优秀教师都被放到一年级当招生“活广告”了!
黄女士的儿子在越秀区一所大型小学上4年级,她对记者说:“学校扩招太厉害了!优秀教师被当广告一样安置到一年级招生中,吸引家长眼球。”据她介绍,该校不仅甲乙两个校区教育质量不均衡,而且在同一校区内不同年级之间的教育质量也极不均衡。一年级报名时,各个班上的教师都是名师,而到了三年级大多数名师已经又被抽调到一年级去当“招生名片”了。黄女士的儿子仅三年级一年就换了3个班主任。“我觉得频繁更换教师有三个缺点:第一是孩子难以适应,教师讲授得好,孩子就爱听,讲授得不好,孩子就厌学;第二是教师需要一段时间的教学才能真正熟悉每个学生的特性和需要,可是往往还没有达到这个时间,教师就被更换了;第三是小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阶段,教师只有一路带过来,才会真正洞察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只会教一、二年级的‘名师’并不是名副其实的名师。”
李女士:分校师资还是“新瓶装旧酒”
李女士的儿子在越秀区一所大型小学上一年级,她很庆幸去年的学校大合并,使她的孩子得以从一个区一级学位跃升至省一级学位。“学校合并为我家节省了8万元的捐资助学费!”
在该校还有一个家长皆知的“秘密”,那就是以前的实验班实际上就是重点班。过去,该校设置了计算机班、英语班、语言艺术班和体育特长班4个实验班,由于教育局叫停兴趣班,4个实验班也就取消了每周2节的兴趣课程,可是实验班的重点班地位并没有因此动摇。李女士介绍说,她儿子在计算机班上课,虽然同一年级的各个校区的学生已经聚集到一个校区上课,但为了保护核心竞争力,原省一级校区的教师还是主要负责教授4个实验班的学生。
李女士还发现原来各个校区的教研班子的搭档关系仍然非常稳定。比如原来省一级校区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老师是一个搭档体系,而原来市一级和区一级校区的各科教师则是另一个体系。一些原来非地段生的孩子目前还只是享受到“省一级”的名誉,还没有真正享受到省一级的教学水平。
东风西路小学:
同一年级在同一校区上课
东风西路小学是广州市拥有分校数量最多的学校之一,现在拥有东风西校区、流花校区、盘福路校区和双井街4个校区。该小学副校长朱老师向记者介绍了东风西路小学“一校多门”的管理经验。
东风西路小学正校长统领全局,副校长实行纵向管理,分别负责四大校区的教学、德育、后勤等,这样能够将东风西本校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其他校区,也能够保障各个校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每个副校长也分管一个校区。
东风西路小学合并前,各个校区的教学质量差异较大。原东风西路小学是省一级学校,盘福路小学是市一级学校,双井街小学是区一级学校。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矛盾,不仅不让原来拥有优质学位的家长感到教育质量下降,而且还要让原来拥有普通教学质量的学校家长感到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朱校长认为最能够保障东风西路小学各校区教育资源均衡化的举措,是让各个分校的同一年级聚集到一个校区上课。比如,双井街校区比较破旧,但是环境幽雅,学校斥资200万元改造后,六年级学生全部搬到该校区上课。一开始,还有家长不情愿,但是看到双井街校区的新环境,比如学生还有午睡的场所,态度很快改变。此外,1~2年级将安排在东风西校区,3~5年级在盘福路校区就读。东风西路小学的流花校区还有2个班。据介绍,流花校区距离其他三个校区较远,大多是陆军总医院的子弟,而且流花校区最早就是东风西路小学的分校,办学水平已经很高。
朱校长还表示,原有教师顺利过渡,加强原来各个校区教师的交流和渗透,对于教师的培训,现在是同一年级全体教师一起参加的。
东风东路小学:
3个校区分成2大体系
东风东路小学也是广州拥有分校区最多的小学之一。东风东路学校目前拥有3个校区,分别是东风东校区、锦城花园校区和东风广场校区,目前正在着手扩建第4个校区:润粤大厦校区。
东风东路小学与东风西路小学分校发展模式的一个最大不同表现在,东风西路小学主要表现为行政力量推动的合并,而东风东路小学主要表现为在邻近大型社区增添教育配套。目前,在其他学校校长看来,东风东路小学的分校发展模式是可遇不可求,而东风东小学的分校“教育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是值得借鉴的。
由于是作为邻近社区的配套,需要最大程度照顾业主和学生的便利性,所以,东风东路小学并没有让同一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而是3个校区划分了2个体系。锦城花园校区和主校区是一个体系,锦城花园校区招收1~3年级的低年级,主校区容纳4~6年级的高年级;东风广场校区是一个完整体系,拥有1~6年级的各个年级。
文献来源:2009-06-03   广州日报-C3
作者:吴润洲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