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图借阅旧书要提前一天预约

    藏书量逾600万的省立中山图书馆,竟无法直接借阅2009年前出版的图书?每次借书需通过网络或短信提前预约,等待至少一个工作日后,方能借成?这样的窘境,自中图2010年改扩建完成之后,变得更加严峻。

  为何这座百年老馆,全省第一的藏书资源,使用起来如此困难?记者探馆得知,受场地所限,全馆的开架中文图书量仅65万册。为了满足读者需求,中图开放80万闭架图书供借阅,但闭架书库排书密集,并不方便读者自行取阅,只能通过预约,由工作人员代为寻找。

  【走访】

  书架上没有2009年之前的图书

  “中山图书馆,不知何故,书架上可以直接借阅的图书只有2009年之后出版的图书,2009年之前出版的图书需要事前预约才能借阅、浏览,为何要如此繁琐?”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中图借阅不方便的问题。

  昨日,记者在中山图书馆发现,读者开放区域的三个楼层内,对外开放的外借书库,仅二楼的中文外借书库和三楼的外文外借书库。两个书库内均设有桌椅,书架数量并不多。而正如热心市民反映,在中文借阅区内没有2009年之前出版的图书,数个位置贴有“2009年前出版图书外借需预约”的告示通知。

  馆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9年前出版的书均已下架,可通过网络或短信进行预约,预约之后的第二天,由馆内工作人员代为寻找,短信告知读者前来取书。负责该工作的部门人手仅有6人,每天分4次前往书库为读者找书。

  【原因】

  开放区域面积比较小每年有20万册图书入馆,只好下架三年前的书

  检索到想看的书,却不能当即借走,令人憋屈的借阅程序,原因何在?

  昨日,记者采访中图副馆长李毅萍得知,中图经历改扩建之后,开放区域的面积并未增加,“因为加装空调,公共开放区域还要腾出空调房的位置,所以公共开放区域反而缩小了。扩建的主要区域,都用于书库藏书。”

  2006年至2010年年底的改扩建期间内,中图的藏书量仍不断增加。重新开放后,受面积局限,必须作出选择。中图借阅部主任黄小华介绍,“中图的购书经费相对是比较充裕的,每年至少有20万册图书入馆。考虑到借阅的方便,今年年初我们进行了调整,把2009年之前出版的图书全部下架。下架之后,数据均上系统,仍能检索并外借。”

  据了解,目前中图的中文开架书为65万册,其中25万为阅览图书,借阅图书40万册,而开放借阅的闭架图书为80万册。对比而言,广州市图书馆的开架图书总量达到300余万册,超过6成为外借图书。

  相比两个数据,黄小华认为,中图的开放区域面积一直比较小,“1986年搬到这里,原本这里就不是专为图书馆设计的,所以才改扩建。以往闭架图书都不对外开放,但我们花了大半年时间重新编排,将闭架图书转换为可借阅图书,使整个借阅量提升。”

  黄小华透露,每天接到的预约书册为40至50册,6个工作人员分两班进行查找,“人手有限,不太可能一预约就去取书,书库也比较分散。一般得一个工作日之后,再给读者反馈信息。”

  【解决】

  改建方案正在上报,希望两三年内能完成

  借书之麻烦,是否有解决的方法?中图副馆长毛凌文表示,场地限制,一时并不能得到解决,“目前,我们正在上报省博旧址的改建方案,改建完成之后,报刊室将搬过去,开架的借阅区会相应扩大。”

  据了解,目前改建方案仍在可行性调查阶段,何时能批复,以及何时动工,均没有时间表。毛凌文表示,“我们也在努力,希望两至三年内能改建完成。”

  服务信息

  预约办法:

  登录中山图书馆官方网站,查询所需书目。

  1)网上直接预约;

  2)编写短信“YY#书籍条码#读者证ID#读者证密码”,移动用户发至106573023431;联通用户发至13570732313;电信用户发至13570732313。

  初次办读者卡须知:

  一、办理地点及时间

  一楼总服务台:周二至周日9:00-12:00,13:00-17:0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二、读者卡办理手续读者卡: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回乡证、户口簿),填写“读者卡申请表”即可办理。首次办理时免除工本费。

  少年儿童读者卡:6至15周岁少年儿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回乡证、学籍卡、学生证),填写“读者卡申请表”即可办理。仅限借阅少儿文献。首次办理时免除工本费。

  三、读者卡使用规定A类读者卡:押金40元,可借中文文献3册(件),借期1个月,可续借一次。

  B类读者卡:押金100元,可借中文文献6册(件),借期1个月,可续借一次。

  C类读者卡:押金500元,可借中文文献6册(件)或外文文献2册(件),借期1个月,可续借一次。

文献来源:2012-12-04   新快报-A12

作者:周雯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