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如何让家国情怀融入小学生心里?拥有百年办学底蕴的东川路小学,秉持“润物细无声”理念,探索出贴合儿童认知的思政教育路径。谈及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该校党总支书记彭玉光表示,关键是拆解为孩子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元素,从三个“小切口”发力。
课堂上以文化浸润为切口,语文课借《匆匆》引导孩子思考“光阴”价值,关联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艺术课通过版画篆刻、《黄河大合唱》,让爱国旋律扎根孩子心底;体育课传递“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同时,结合120周年校庆等活动,学校组织孩子寻老照片、访老校友,在了解校史中理解国家历史。
校园生活中以环境熏陶为切口,通过打造校训小景、满洲窗等景观,营造广府文化与爱国氛围。鼓励孩子从整理书桌、参与班级事务、服务社区做起,将对小家、学校的爱,延伸为对国家的爱。
家庭互动中以共情分享为切口,延伸教育空间,鼓励孩子向父母讲述全运会筹备的事情;借“开学第一课”建议家长在家庭旅行中,引导孩子关注生态变化、社区工作者的付出,让家国情怀成为家庭温暖话题。
彭玉光强调,小学思政教育核心是“启蒙性”与“生活化”。东川路小学将三个“一体”融入教育体系,其中“知行一体”是指避免思政教育停留在“知道”层面,学校组织支教、社区服务、体育活动等,实现国家盛事与个人行动的结合;“传承一体”指依托百廿校史,通过“书记沙龙”“校史教育”来讲“老故事”传“新道理”,让孩子感受爱国爱校的深厚情怀;“校家社一体”则是通过整合资源,聘请卫生健康副校长开课,邀请家长参与“开笔礼”来构建育人共同体。
文献来源:2025-09-03   广州日报-A5
作者:林欣潼、魏丽娜、谢泽楷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