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十周年。十年来,文化共享工程被六次写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先后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12月1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一批表现突出、发挥了示范作用的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越秀区支中心(设在越秀区图书馆)获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广东省共7个单位(全国共200个单位)获此荣誉;文化共享工程登峰街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彭桑子获得全国“文化共享之星”荣誉称号,广东省1人(全国共32人)获此荣誉。
一直以来,中共越秀区委、区政府对文化共享工程高度重视。除建成1个区级支中心外,还建成了街道、社区等基层服务点共290个。支中心与基层服务点通过多种举措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技术,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设施及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同,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发挥了示范作用。
越秀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还得到了省、市文化共享工程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资源建设及活动开展方面均给予了帮助和指导。
主要做法如下:1、中共越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费投入持续稳定,不断推进设施和资源建设。
中共越秀区委、区政府对文化共享工程高度重视,以大投入的大手笔,为文化共享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越秀区支中心年均运行维护、建设专项经费达到100多万。2007年新馆开馆至今,经过近5年的建设,馆内建成成人、少儿、视障人士、教育类电子资源阅览室等多个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座位达112个,为读者提供100多台电脑、40多万册电子图书、7500种电子期刊以及电子动漫书、快乐数学等一系列数学资源。
二、服务优质,特色鲜明,活动形成品牌。
一是电子阅览服务管理规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阅读环境。
严格按照《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规范(试行)要求,进行服务管理。馆内各电子阅览室制度完善,标识规范,防护过滤设施齐备,管理到位,为读者营造了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由于电子阅览室工作出色、业绩显著,先后获得“绿色网园”、“越秀区科普教育基地”、“快乐学习基地”、“越秀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牌匾。
二是关爱视障人士,视障人士电子阅览室服务形成品牌。
视障人士电子阅览室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安装盲人专用软件、提供盲文点字显示器,创新性地为盲人读者发放“盲文服务卡”。在这里,视障人士不但可以“阅读”盲文读物,还能使用电脑助视器、盲文点字显示器等。电脑装有盲人专用软件,视障人士可以进行打字、网上冲浪、听音乐、创作、英汉翻译、收发电子邮件,参加自学考试和电大学习等等。支中心还以为视障人士播放电影并请专人讲解,向视障人士赠送电子读书卡,举办视障人士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盲人象棋兴趣小组活动等,受到了视障人士的热烈欢迎,社会效益显著,荣获广州市“光明使者”奖杯。
三是打造科普基地、快乐学习基地服务品牌。
电子阅览室主动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快乐学习基地”品牌。在这里,出现了“银须白发学微博”的动人场景,不少老年读者通过学习,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和远方的亲友互粉、互通消息,为生活平添了很多温馨和便利。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区支中心为老年读者举办计算机知识免费培训班,深受老年读者欢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2005年至今共举办了近300期培训班。青少年、农民工、残疾人在此熟练掌握获取数字资源的技能:“网页设计大赛”、“FLASH应用”等多姿多彩的活动,每年都会让10多万读者感受到文化共享的乐趣!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型特色服务。
一是“越秀数字学堂”随时随地供读者在线学习。
“越秀数字学堂”设有“岭南大讲坛”、“广府学堂”、“童心坊”读书会、“超星名师讲坛”、“文化共享工程视频库”等资源库,供广大读者到电子阅览室在线免费学习,或通过“移动越图”手机网站、网站随时随地学习。
二是手机直播讲座,场内外“微博”互动。
支中心通过网站、手机网站,在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市民提供读书讲座即时在线直播,提供“微博”互动环节,由讲座主讲人通过“微博”解答场外听众问题,引来众多粉丝追捧、提问。很多读者纷纷惊叹:原来手机也可以即时收看讲座!
三是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数字资源服务。
支中心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使群众足不户,轻点鼠标,安坐家中,或安坐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通过区图书馆网站就能够阅读电子书刊,获取文化共享工程的文化信息资源,利用越秀特色资源,了解文化要闻等。
四是通过手机网站发布地方文献数据库,读者可随时随地查阅。
支中心建成的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包括七大特色专题数据库:越秀概况、古城商都发祥地、教育强区、文化艺术、人物荟萃、越秀剪报库、地方文献书目等,与越秀区支中心网站无缝连接,并在全国率先通过手机网站提供地方文献资料,读者到电子阅览室便可登录网站获取信息。
电子阅览室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每年,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点播近万人次,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一万多册,读者访问电子报刊系统10万多次,下载阅读报刊文献10万多篇次。
本次评选,是对我们文化共享工程十年工作的一个盘点,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充分肯定。我们将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为进一步深入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品牌化、专业化而努力,共同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文献来源:2012-05   广州地区图书馆动态2013年第1期-P5
作者:何雪妍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