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越秀山南麓,在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上。原址为清代抚标箭道,后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为督军署,1921-1922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在此设立总统府,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为了纪念他的伟大业绩,各界于此筹建纪念堂,1931年10月竣工并命名为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的整体建筑包括门楼、大礼堂及东西耳楼,还有孙中山铜像和两个巨型华表,纪念堂屋顶是前后左右四个重檐歇山顶,顶盖为八角亭式,红柱黄墙衬着蓝色琉璃瓦,上镶"天下为公"金匾。顶部的金鼎高3.79米,直径最大处4.075米,贴金片36166张,重1.8公物,庄严瑰丽;堂内周围装饰着民族风格的彩绘图案,分上下二层共设4729个座位。堂顶为玻璃镶嵌的圆形大吊顶,大厅不见一柱,堪称建筑艺术的杰作。由吕彦直设计,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合璧的纪念性会堂建筑。
纪念堂周围有5万平方米的广场,绿草如茵,堂西有孙中山纪念馆。1998年,在堂前重建孙中山铜像(高5.5米,重3.3吨)。
1963和1998年进行大规模修葺,并在纪念堂四周增建红色铁花围墙。特别是1998年的第八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维修,政府拨款6000多万元,通过更换中央空调,更换座椅,金顶重贴金箔,完善音响和消防系统,面貌焕然一新。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每年在这里举行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纪念活动。
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堂的整体建筑包括门楼、大礼堂及东西耳楼,还有孙中山铜像和两个巨型华表,纪念堂屋顶是前后左右四个重檐歇山顶,顶盖为八角亭式,红柱黄墙衬着蓝色琉璃瓦,上镶"天下为公"金匾。顶部的金鼎高3.79米,直径最大处4.075米,贴金片36166张,重1.8公物,庄严瑰丽;堂内周围装饰着民族风格的彩绘图案,分上下二层共设4729个座位。堂顶为玻璃镶嵌的圆形大吊顶,大厅不见一柱,堪称建筑艺术的杰作。由吕彦直设计,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合璧的纪念性会堂建筑。
纪念堂周围有5万平方米的广场,绿草如茵,堂西有孙中山纪念馆。1998年,在堂前重建孙中山铜像(高5.5米,重3.3吨)。
1963和1998年进行大规模修葺,并在纪念堂四周增建红色铁花围墙。特别是1998年的第八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维修,政府拨款6000多万元,通过更换中央空调,更换座椅,金顶重贴金箔,完善音响和消防系统,面貌焕然一新。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每年在这里举行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纪念活动。
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广州名城辞典》
作者: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编著
索取号:K926.51-61/1
本馆校对:何威卫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