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
位于越秀山小蟠龙岗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的东、西、中三城合而为一,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城墙横跨越秀山,又在城墙最高处建楼一座,楼高5层,俗称五层楼。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远望,碧波荡漾,颇为壮观,故楼名“望海”,后取雄镇海疆之意,改称镇海楼。以后数次重修。民国十七年(1928)重修时,把原来楼内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砌筑的外墙基本上为明代旧物。
今日的镇海楼坐北向南,高28米,歇山顶,复檐五层,红砂岩墙绿琉璃瓦,雄伟壮观。首层面阔31米、深15.77米,山墙厚3.9米,后墙厚3.4米;每层向上有收分,面阔及墙厚尺寸均有递减,第五层面阔为26.4米、深13.67米,山墙厚1.65米,后墙厚1.3米。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文献资料来源:   越秀区博物馆提供

作者:

索取号:

本馆校对:何威卫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