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茶楼风俗
广州人嗜好饮茶。人们清早见面常会问的“饮咗茶未(喝早茶了吗)?”几乎成为早晨问好的代名词。可见广州人爱饮早茶的习惯。
无论是富裕之家还是普通百姓,仕、农、工、商,都喜欢花上一点时间到茶楼稍坐,享受饮茶的乐趣,即便是讲求快节奏的现代广州人也不例外。他们把茶楼作为交朋结友、洽谈生意(俗称“斟盘”)、消遣聊天、喜庆宴会以及各种社会活动的好场所、好去处。所以茶楼林立成了诺大的广州城的一大特色。茶楼一般是清晨4、5点钟开市,到晚上11、12点仍有夜宵供应,几乎是昼夜营业,可见茶楼业在广州人日常饮食中的地位了。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广州又是茶叶之路的起点,因而广州的饮茶风俗,自然就有其悠久的历史了。算起来,广州的茶楼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位于十八甫北路的迎春茶庄(英记茶庄),光绪八年就开始专营闽东、武夷山茶叶,有“寿眉茶王”之称。一德东的安兰轩茶庄,也是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了。其他如莫记、信孚行、广福泰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茶庄。到1993年,广州已经有120多家茶叶铺了。
广州出现第一间校为体面象样的茶楼,是清光绪年间设于当时的商业中心十三行的“三元楼”。楼内的装饰设计,以古代的装饰风格为多,家具陈设则清一公是用酸枝木做的。开始时广州的茶楼不叫茶楼,而叫茶居,如有名的第珍居、五柳居、永安居等。自有三元楼后,大家才开始把茶居称做茶楼,大约到了1890年(即光绪中叶以后),茶居的称呼才逐渐演变为茶楼。但由于当时的茶楼多沿用茶居二字,所以上了年纪的广州人到现在仍习惯称茶楼为茶居。最早挂出茶楼招牌的还有南关的品南楼、卖麻街的巧元楼和油栏门的怡香楼等四五家。这些茶楼的室内装饰设计,多为古代风格,室内间隔则多采用满洲窗、彩色玻璃图案或人物山水花鸟画,有些则写上唐诗宋词,诗画相配。而外部则建筑豪华,浮雕彩门,时花盆景相伴,院内几间小凉亭,或有几处弯弯小桥。这些茶楼设计布局具有园林特色,建筑、装饰、陈设布局可谓一流。
在食谱设计上讲求精、讲求新。命名则或取其意,或取其形,或取其选料而定,或兼而有之。各茶楼竞相出新招吸引食客。大师傅们更是大显身手,吸取西点的精华,使做出来的点心集中西点之长。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创新。十八甫陆羽居茶楼的名点心师郭兴独具匠心,首推出“星期美点”,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不少茶楼竞相效仿,广州的点心制作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在,广州茶楼供应的糕点品种有:“星期点心”、“常期点心”、“四季点心”、“席上点心”、“旅行点心”、“节日点心”、“早午夜中西茶点”,以及原桌点心餐等等。粤点的特色更上一层楼了。
人们喜欢上茶楼,究其原因,是茶楼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二是食品精美茶靓,丰俭由人。广州的茶楼,有这样的一景。每天天刚朦朦亮,即5点钟左右,茶楼一开门,等候在门外的茶客便蜂拥而入,只十来分钟,茶楼就已告满座。这些赶早的茶客多是工人、菜农,他们往往不会坐太久,而且好象预先约好似的,天天都坐在老位置。一旦有谁今朝缺席,便互相询问,探其究竟,十分注重友情。人们边谈边饮,对方给自己斟茶时,自己一定以两指轻叩桌面,表示多谢。据说这是乾隆皇下江南,微服出巡期间给仆人斟茶时,为了不暴露皇帝的身份,仆人以两指屈于桌面,表示跪谢的意思。今日的广州人,仍沿袭这一手法。这些老茶客来饮早茶是风雨不改的。他们叹完茶也就各忙各的去了。但也有不少退了休的老年人,叹茶会友,清谈半天,一盅两件就坐上几个小时。稍晚点,大量的茶客才陆续到来。他们不光是来品茶、填饱肚子,更多的是来这里洽谈生意、结交朋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茶风日盛。茶楼的早、午、晚市几乎都是座无虚席,顾客盈门。据统计,现在广州共有大小茶楼380多间,共设座位18.75万多个。这两年来,广州茶叶的年消费量已达400万公斤,在全国各在城市中,仅次于北京,而人均消费量则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从中不难看出广州饮茶之风了。
说到饮茶的风俗,则各国、各地不尽相同。我国是最早的产茶国。外国的饮茶风气是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它首先传入日本和印度,以后才逐渐传到阿拉伯、欧洲等地。
在广州城,昔日上茶楼的,多是老年男性,叹上“一盅两件”即止。而今,以茶会友,不仅是时人的嗜好,而且是他们风雨不改的习惯。不少人手托鸟笼、手拿报纸或手挽小童来到茶楼。一个个茶客在茶楼上用瓷盅洗杯洗筷子,或悠悠自得地用茶盅盖轻轻刮去茶上的泡沫,好一幅悠闲的生活图画。现在,“饮茶”不仅可以上茶楼,还可以光顾酒家、酒楼。喝茶多已不用茶盅,而用茶壶茶杯。点心供应方面也从从虾饺、叉烧包、烧卖、桃酥等老一套款式,增至凤爪、煎肠粉、萝卜糕、牛百叶、裹蒸粽等款式,千方百计迎合顾客口味。
上茶楼饮茶,其重要之处就在于“饮”。我们讲的“饮”字,包含有“品”的意味。我国古时饮茶,是很讲究水质的。同样的茶叶,用不同水质泡出来茶,味道就有分别。《茶经》中说:“用水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山水即泉水,不过各地的山水各不相同,泡出来的茶自然分别极大。但现在的广州茶楼,一律都是煮沸的自来水泡茶,唯一可任君选择的是你喜欢用滇红、乌龙、龙井、普洱、茉莉花茶,还是其他的茶叶了。
据说常饮茶,可清肠消滞、利尿、减肥、提神。如绿菜有清热之功效,普洱茶有助消化之功效,不一而足。但最重要的是,通过慢慢品茶,陶冶性情,即所谓饮茶的精神。日本人把饮茶由一种生活习惯上升到很高的文化地位,形成茶道,并把其精神概括为:澄净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与自然成为一体,直觉地在平凡与质朴中体现真正的美。把安静、优雅、纯朴、高尚等词,作为描述茶道的惯用语。对广州的饮茶习惯该如何概括呢?我们不妨根据饮茶要求有一个优雅的环境,茶具的选择与欣赏,泡茶、品茶的习惯规矩等,把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今天的广州茶楼,已远非昔日所能及。中高档的酒家就有90多家,一般茶楼更多达数百家。老字号的“广州”、“惠如”、“南园”、“北园”、“泮溪”、“陶陶居”等装饰一新,既古色古香,亦不乏现代气息;既古朴高雅,又舒适大方。当你领略了今日广州茶楼的新姿彩,肯定会有一种“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同感。
(任岳峰 卢博仪)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12月   摘自《广东民俗大观》

作者:刘志文主编

索取号:K892.465/4/1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