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财神
财神,在广州人(特别是生意人)中间,是具有很高“威信”的,几乎是无人不拜。财神深入每个家庭,人人喜爱,家家欢迎。它与福、禄、寿、喜诸神合在一起,称为五福神。农历七月廿二日是广州的财神诞。每到财神诞辰,人们便供上牲醴,鸣放炮仗,烧金纸膜拜,求财神“大老爷”保佑发财。至于“财神到,财神到,好走快两步,得到其睇起你,你有前途”的粤语流行歌曲,更是朗朗上口。
民间对财神有多种传说,而财神也不只一位。广言之,凡与钱财有关的神灵,都可称为财神。一般来说,财神有文、武之分和正、偏之别。
文财神是“增福财神”,广东人最为崇祀,称作“增福财帛星君”。根据粤人的传说,“财帛星君”是北斗七星之一,属于天上之神,降临人间便成为文财神。文财神的造像,神态儒雅,白脸长须,左手执玉如意,右手捧宝盆,宝盆上面写着“招财进宝”四字。民间传说,文财神本是商朝时代的忠臣比干。他理财有道,富庶民生。但纣王荒淫,穷奢极欲。比干进谏,不去者三日,卒为纣王所杀。《吕氏春秋》说:“纣王杀比干而视其心,心有七窍。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在《封神演义》里,比干被封为北斗七星之一,后来幻形人世,成为文财神。
武财神或指关圣帝,或指赵玄坛。
文财神和武财神都是“正财神”。“偏财神”是五路财神。五路财神传说是唐、刘、张、葛、李五位海洋大盗,生前为人慷慨、急公好义、劫富济贫,死后受人供奉,称为“五哥庙”。清俞蛟《梦厂杂著》云:“北京彰门外有五显财神祠,塑五神列位,皆环甲持兵,即南方之五通神也。”因此有人说:五路财神,亦即“五显财神”,也是“五通神”。“偏财神”虽不及“正财神”那样普遍受人供奉,但祈求发横财的人,多笃信不疑。
五月初五,俗传是五路财神(或称路头神)生日。清代顾铁卿《清嘉录》说:“正月五日为路头神诞,金罗爆竹,牲醴毕备,以争先为利市,先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同时又引了一首清人蔡云的竹枝词,描写苏州人初五迎路头神的情形:“五路财神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又:“三月十五日为玄坛神诞,谓神司财,能致人富,故居人多塑神像供奉。”由此可知,“接财神”和“拜财神”的风俗,至少流行数百年了。广州祀财神与其他地方稍有不同,其时间为正月二十招财童子诞、五月廿三财主娘诞、七月廿二财神诞。
今天,广州的大街小巷,一些小商店甚至个别商场,亦堂而皇之地供着财神大老爷的偶像。神像大多是用陶瓷做的,旁边的红蜡烛,是用电灯映红色透明玻璃管代替,现代化也为财神服务了。
(伍岳峰 卢博仪)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12月   摘自《广东民俗大观》

作者:刘志文主编

索取号:K892.465/4/1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