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丸王悄悄别了宝华路
因铺租太贵承受不了;街坊唏嘘:今年元宵节,再也听不到店里常常播放的那首老歌《卖汤圆》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从美食、小吃店林立的荔湾区宝华路转向上下九步行街的一隅,总会响起徐小凤这首著名的《卖汤圆》。2月6日,又是一年元宵节,熟悉的歌声却已经不再响起。

  创立品牌

  “汤丸王”名扬河南河北

  “佳叔汤丸王”,在老一辈人心目中也算是一个招牌小吃。相传20多年前,创始人佳叔因为汤丸做得好,在中山三路大东门附近开了一家甜品店,因“汤丸王”的汤丸有别于家中的甜汤汤丸,是运用芝麻糊、花生糊、绿豆沙等种类繁多的甜品作为“汤底”,并且由于分量大而足,一下子赢得了众多顾客。

  在此大背景下,该店一时遍布广州河南、河北,在美食小吃店林立的西关地区,也站稳了脚跟。然而,今年元宵节,有街坊就向羊城晚报记者反映,“汤丸王”宝华路店已经悄无声息地关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并不出名的小装饰品店。

  老店骤关

  街坊说起都有点舍不得

  “关了吗?怪不得好久都没听到那首歌了。”很多街坊对于汤丸王的记忆,都是始于那首老歌。“无论什么时候去到那里,那首歌总是反复不停地在播,真受不了。”80后小伙阿浩还记得两年前,他一边在店内吃芝麻糊汤丸,一边不停地向身边女友抱怨“这首歌有完没完”,他惋惜道:“结业了,才发现真有点舍不得。”

  “年前就已经结业了。”店铺旁边一家腊味档的员工也是老广州,他告诉记者:“估计是因为铺租太贵承受不了吧。”上下九汤丸王的结业,让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店主街坊唏嘘,“毕竟我们都是在一起‘稳啖饭’吃的,其中的感情很难一句话就说清”。

  除总店外

  其他分店也已陆续关停

  宝华路店是彻底关停了,还是择机再开?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中山三路汤丸王总店,发现无论是买生汤丸,还是熟汤丸,都排起了长长的人龙。但店方负责人也证实,总店旺盛的人气并没有“关照”到分店。负责人何先生向记者证实“上下九分店已于年前结业”的消息。

  谈及结业的原因,何先生叹了口气,“新年刚过,我们能不能不谈这个?”他告诉记者,上下九分店是总店的加盟店,结业的主要原因在于铺租太贵了,而且该地段可谓“旺丁不旺财”。虽然步行街人流络绎不绝,但生意却并不好,加上近年各种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最终只能无奈结业。

  然而“佳叔汤丸王”的经营困境并不仅仅在于上下九分店的倒闭。何先生向记者透露,“汤丸王”的其他分店也因各种原因纷纷结业,汤丸王’曾经最辉煌的时候有11家分店,但近年都不行了,如今只剩下老店在苦苦支撑,但无论如何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的。”何先生表示,老店目前的生意还算不错。

  他相对乐观地表示,每年元宵节晚上都有很多市民排队买汤丸,“我们虽然是老店,现在也注重在网上宣传,希望今年有更多的街坊支持我们”。

  记者手记

  创新跟不上

  老店频关闭

  老歌远去,老店关闭,总会激起人们的伤感。报料的读者如是,前往采访的记者如是。但汤丸王宝华店的关闭,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伤感而已。

  记者曾采访了越秀区胜利百货关停的新闻。消息既出,每每激起一轮怀旧的风潮,每每让该店的经营业绩呈现一段时间的爆发性增长。但,都是短期性的。离开依依不舍的街坊,是最后的结局。

  增加的人工以及物料成本,过江龙雄厚的资金背景,抄袭者、模仿者的后来居上,老店面临的挑战确实很多很多。但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这批老店却又恰恰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最早脱离体制,体味市场冷暖的一群。单纯的市场竞争,并不应该成为退却的理由。

  汤丸王宝华店毗邻上下九步行街,周边已经是打造成型的美食街区,每天近百万的人流量,有相对集中的消费意欲,“旺丁不旺财”的结果,只能说明业者并没有抓住消费者的胃口和钱包。一位已经“帮衬”中山三路总店近三年的忠实顾客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过去买汤丸,更多是一种消费惯性,“其实感觉店内很多工作都没有做足,汤丸不是现点现做,各种汤底的装盛也相对马虎”。在老店创新步伐没有跟上,当年的独门绝技又被其他甜品店学足了时,老店的优势,似乎就只剩下招牌了。

  我们当然怀念老歌,不舍老店。我们也愿意用媒体人的关注,去呼唤社会乃至主管部门,更多地体会老店的难处。但我非常相信,这样的方法只能是促进作用的强心针,而不应该是它们的立店之本。老店,从来不应该是弱者的代名词。逝去的老歌,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文献资料来源:2012-02-07   羊城晚报-AⅡ01

作者:李春暐 何伟杰 郑斌 郑迅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