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榜主要评测指标
各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包括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优做强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本次文化软实力榜从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辨识度、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文化创新力等四个方面对11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各指标进行计算加总,最终得出了11个区的文化软实力排名。因部分文化产业竞争力数据和区域文化创新力数据为2015年和2016年指标,故今年的榜单仅公布每项一级指标的前三位,希望以此对各区提升文化软实力起到示范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她决定着城市的格局、气质与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几年来,广州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岭南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与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相称。为此,广州城市治理榜今年首度推出文化软实力榜,对广州11区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从文化公共服务力、文化辨识度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文化创新力等四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越秀、黄埔、荔湾因综合实力靠前,在11区中位列前三名。
文化公共服务力
黄埔、增城、从化等区表现抢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本次对各区文化公共服务力的评测包括公共图书馆面积、注册读者人数、人均外借图书册数、A级旅游景区数量、美术馆数量、电影院数量等十个公共服务领域。
图书馆建设无疑是广州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代表性缩影。近两年,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飞速发展,不仅全市到访公共图书馆人数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也首超1亿元。
各区也加大了对区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新区在这方面表现抢眼。
在区级公共图书馆总体面积方面,前一、二、三名全为新区,分别是黄埔、增城和从化。黄埔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合计为6 .07万平方米,超过第二名近乎一倍;增城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合计为3 .48万平方米;从化区为2 .71万平方米。
对比一些广州老城区,图书馆的每千人建筑面积大多维持在个位数的水平。对此,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表示,新区公共图书馆的不少硬件数据比较靠前,主要是因为这两年进行的图书馆建设比较多。“我们看到有些区的平均数可能还没有达标,但基本上各区都有硬件建设正在进行中,后续还有提升空间。”他举例说,比如天河、荔湾的区级图书馆新馆在20 20年前还会陆续建成。
文化辨识度
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区底蕴深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最能体现出广州悠久历史的,莫过于西汉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全部位于越秀区。据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介绍,尽管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门票需要收费,但每年仍有逾40万的人次前来参观。
荔湾区是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它肩负着全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提升的重要任务,从2003年起,荔湾区就已陆续编制完成了全区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规划,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实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要处理好保育、传承、活化、利用,提升这几个关系很不容易。荔湾区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
以荔湾区荔枝湾涌为例,它流经广州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沿途有不少遗址名迹,被誉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不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和工业污水汇入河涌,荔枝湾曾经成了一条臭气冲天的暗渠。
经过几年的“微改造”,没有任何的大拆大建,只是揭盖复涌,建筑整饰、古建修缮、堤岸建设、光亮工程、截污清淤、调水补水使两岸景观提升。一系列改造之后,荔枝湾涌已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成为了广州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文化产业竞争力
各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
从数据来看,各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均衡,以增加值绝对值来看,2016年,天河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83 .5亿元,占GDP比重7 .46%,增长11 .1%,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9 .7%,位居全市第一。
像天河区、越秀区、黄埔区由于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动漫网游、互联网文化、会展业等企业集聚发展,从而带动这些区域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比如,天河区有文化部授予的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有天河科技园、羊城创意产业园等五大文创产业片区。越秀区更是驻扎了数百家动漫工作室和公司,培育出国家级重点动漫企业5家,占全省份额达5/6,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广州市的近1/4。而黄埔区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南海神庙、长洲岛,人文优势在广州全市数一数二。区域内还有中新知识城、科学城以及科学城南三大板块,汇聚了大量数据产业基地、文化创意资源集聚区和各类创业产业园。
文化创新力
花都等新区跃跃欲试
区域文化创新力方面,黄埔区和天河区拥有的文化类上市企业数量、新三板企业数量都远超其他各区,综合实力上位居前两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花都等新区文创产业发展迅速。此次测评中,花都文化产业竞争力紧随番禺之后,排名第五。在广州市商务委首度公布的九大商旅文融合重点功能区中,广州北站-花都皮革皮具市场-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空港经济产业带就位列其中。仅万达文旅城的项目投资额就高达500亿元,建成后,将包含室内滑雪乐园、室外主题乐园、电影科技乐园、星级酒店群等8种业态,预计年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成为亚洲顶级文化旅游综合体。
专家点评
硬件在提升 服务也要同步发展
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文化软实力研究所所长 黄旭
近几年,广州文化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如广州市民文化节活动贯穿大半年,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广州市图书馆条例》《广州市文物保护条例》《广州市博物馆规定》相继颁布,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保障。去年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作频频,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加大。广州借助节庆、会议、《财富》论坛等大型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广地方性传统文化,且重视对革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广州一直以来注重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形塑和传播,我们会普遍感受到广州变得更美丽,更有文化内涵。
当然,广州文化发展仍有些不足,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均等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不能只限于发挥其展示功能,还应挖掘其教育功能。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提升,软件服务也应同步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差距明显。
文化发展有自身的生长逻辑,它是缓慢的,是培育的,需要足够的耐力和持久力。政府应持续重视文化发展,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广州的文化发展,市民也可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广州的文化形象。大家一起来,形成合力,广州文化的未来才会更精彩。
各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包括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优做强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本次文化软实力榜从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辨识度、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文化创新力等四个方面对11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各指标进行计算加总,最终得出了11个区的文化软实力排名。因部分文化产业竞争力数据和区域文化创新力数据为2015年和2016年指标,故今年的榜单仅公布每项一级指标的前三位,希望以此对各区提升文化软实力起到示范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她决定着城市的格局、气质与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几年来,广州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岭南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与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相称。为此,广州城市治理榜今年首度推出文化软实力榜,对广州11区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从文化公共服务力、文化辨识度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文化创新力等四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越秀、黄埔、荔湾因综合实力靠前,在11区中位列前三名。
文化公共服务力
黄埔、增城、从化等区表现抢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本次对各区文化公共服务力的评测包括公共图书馆面积、注册读者人数、人均外借图书册数、A级旅游景区数量、美术馆数量、电影院数量等十个公共服务领域。
图书馆建设无疑是广州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代表性缩影。近两年,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飞速发展,不仅全市到访公共图书馆人数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也首超1亿元。
各区也加大了对区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新区在这方面表现抢眼。
在区级公共图书馆总体面积方面,前一、二、三名全为新区,分别是黄埔、增城和从化。黄埔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合计为6 .07万平方米,超过第二名近乎一倍;增城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合计为3 .48万平方米;从化区为2 .71万平方米。
对比一些广州老城区,图书馆的每千人建筑面积大多维持在个位数的水平。对此,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表示,新区公共图书馆的不少硬件数据比较靠前,主要是因为这两年进行的图书馆建设比较多。“我们看到有些区的平均数可能还没有达标,但基本上各区都有硬件建设正在进行中,后续还有提升空间。”他举例说,比如天河、荔湾的区级图书馆新馆在20 20年前还会陆续建成。
文化辨识度
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区底蕴深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最能体现出广州悠久历史的,莫过于西汉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全部位于越秀区。据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介绍,尽管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门票需要收费,但每年仍有逾40万的人次前来参观。
荔湾区是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它肩负着全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提升的重要任务,从2003年起,荔湾区就已陆续编制完成了全区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规划,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实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要处理好保育、传承、活化、利用,提升这几个关系很不容易。荔湾区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
以荔湾区荔枝湾涌为例,它流经广州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沿途有不少遗址名迹,被誉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不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和工业污水汇入河涌,荔枝湾曾经成了一条臭气冲天的暗渠。
经过几年的“微改造”,没有任何的大拆大建,只是揭盖复涌,建筑整饰、古建修缮、堤岸建设、光亮工程、截污清淤、调水补水使两岸景观提升。一系列改造之后,荔枝湾涌已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成为了广州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文化产业竞争力
各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
从数据来看,各区文化产业发展很不均衡,以增加值绝对值来看,2016年,天河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83 .5亿元,占GDP比重7 .46%,增长11 .1%,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9 .7%,位居全市第一。
像天河区、越秀区、黄埔区由于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动漫网游、互联网文化、会展业等企业集聚发展,从而带动这些区域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比如,天河区有文化部授予的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等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有天河科技园、羊城创意产业园等五大文创产业片区。越秀区更是驻扎了数百家动漫工作室和公司,培育出国家级重点动漫企业5家,占全省份额达5/6,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广州市的近1/4。而黄埔区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南海神庙、长洲岛,人文优势在广州全市数一数二。区域内还有中新知识城、科学城以及科学城南三大板块,汇聚了大量数据产业基地、文化创意资源集聚区和各类创业产业园。
文化创新力
花都等新区跃跃欲试
区域文化创新力方面,黄埔区和天河区拥有的文化类上市企业数量、新三板企业数量都远超其他各区,综合实力上位居前两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花都等新区文创产业发展迅速。此次测评中,花都文化产业竞争力紧随番禺之后,排名第五。在广州市商务委首度公布的九大商旅文融合重点功能区中,广州北站-花都皮革皮具市场-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空港经济产业带就位列其中。仅万达文旅城的项目投资额就高达500亿元,建成后,将包含室内滑雪乐园、室外主题乐园、电影科技乐园、星级酒店群等8种业态,预计年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成为亚洲顶级文化旅游综合体。
专家点评
硬件在提升 服务也要同步发展
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文化软实力研究所所长 黄旭
近几年,广州文化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如广州市民文化节活动贯穿大半年,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广州市图书馆条例》《广州市文物保护条例》《广州市博物馆规定》相继颁布,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保障。去年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作频频,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加大。广州借助节庆、会议、《财富》论坛等大型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广地方性传统文化,且重视对革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广州一直以来注重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形塑和传播,我们会普遍感受到广州变得更美丽,更有文化内涵。
当然,广州文化发展仍有些不足,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均等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不能只限于发挥其展示功能,还应挖掘其教育功能。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提升,软件服务也应同步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差距明显。
文化发展有自身的生长逻辑,它是缓慢的,是培育的,需要足够的耐力和持久力。政府应持续重视文化发展,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广州的文化发展,市民也可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广州的文化形象。大家一起来,形成合力,广州文化的未来才会更精彩。
文献资料来源:2018-05-21   南方都市报-AII16
作者:尹来 李鑫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