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越秀区图书馆与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合作共建的“岭南九遗艺术中心、艺术阅读空间、越秀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于2016年12月12日上午在“平民大书吧”越秀区图书馆一楼大堂举行,它标志着我市首个集“作品鉴赏、艺术阅读、非遗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型阅读空间的诞生。
打造“岭南九遗艺术中心、艺术阅读空间、越秀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是“平民大书吧”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创新阅读模式,为公众打造高雅的新型阅读空间,提高公众阅读生活质量,把书籍里的文字变成可感、可视的实体,将阅读与生活、艺术相结合,让阅读无处不在,促进阅读成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市民在这里,可以一边看书一边鉴赏艺术作品,参加非遗教育活动。为了创新阅读模式,“平民大书吧”还推出“行走阅图”系列活动等等,也是为了让书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变得可感,打造“体验型阅读”,激发公众阅读兴趣。
据悉,该空间也承担公共美学教育的功能。即日起,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的体验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大师讲堂、九遗体验等形式亲耳聆听甚至亲自动手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播以及作品创作,让高雅艺术不再纸上谈兵,使之成为“文化越秀、品质越秀、活力越秀”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17:30。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以及高度重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越秀区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响应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与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合作共建这一创新型的阅读空间,旨在传承、保护、活化、推广具有岭南特色的非遗文化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岭南九遗”泛指岭南工艺美术领域中各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包括:广州牙雕、玉雕、粤绣(广绣、潮绣)、端砚、石湾陶塑、潮州木雕、广州彩瓷、潮州彩瓷、潮州枫溪瓷塑、陶瓷微书等。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是广府文化中的“三雕一彩一绣”,各类名家大师也多集中在越秀区。“岭南九遗”是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的主力品牌,在“全球推广计划”的有力推动下,已经具备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北有燕京八绝,南有岭南九遗。”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二者同属中国文脉,共铸中华传统文化的巍然巅峰。令人惋惜的是,“燕京八绝”中的金漆镶嵌、京绣、宫毯等传统技艺几近失传,后继乏人,传世之作寥寥无几。“岭南九遗”中的广州牙雕、广绣等也有传承人缺失的迹象,如果不及时的加以保护和推广,也会存在优秀文化消亡的风险。这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配合着“岭南九遗艺术中心、艺术阅读空间、越秀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的揭牌和对外开放,“岭南九遗名家大师作品展、2016天津达沃斯论坛广州三雕一彩一绣回顾展将一直展出至2017年1月15日,展览地点位于越秀区图书馆一楼岭南九遗艺术中心及展览厅。本次展览,征集了刘传、廖洪标、林智成、陈钟鸣、李定宁、陈少芳、康惠芳、王芝文、李得浓、辜柳希、李小聪、王龙才、吴维潮、吴渭阳、黄松坚、潘柏林、杨锐华、庞文忠、黄志伟、封伟民、周炳基、杨英才、翟惠玲、黎铿、刘演良、张庆明、梁佩阳、梁弘健、梁金凌、程振良、蔡三洪、梁德常等国家级大师的120多件套作品,其中多系名家大师的原作、精品及代表作品。展品出类拔萃,多姿多彩。
参展的名家大师藉各种不同的材质,以独到的创意、匠心及精湛的技艺,演绎出各自的精彩,展现了“岭南九遗”独特的风貌及艺术魅力。
打造“岭南九遗艺术中心、艺术阅读空间、越秀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是“平民大书吧”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创新阅读模式,为公众打造高雅的新型阅读空间,提高公众阅读生活质量,把书籍里的文字变成可感、可视的实体,将阅读与生活、艺术相结合,让阅读无处不在,促进阅读成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市民在这里,可以一边看书一边鉴赏艺术作品,参加非遗教育活动。为了创新阅读模式,“平民大书吧”还推出“行走阅图”系列活动等等,也是为了让书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变得可感,打造“体验型阅读”,激发公众阅读兴趣。
据悉,该空间也承担公共美学教育的功能。即日起,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的体验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大师讲堂、九遗体验等形式亲耳聆听甚至亲自动手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播以及作品创作,让高雅艺术不再纸上谈兵,使之成为“文化越秀、品质越秀、活力越秀”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至下午17:30。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以及高度重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越秀区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响应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与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合作共建这一创新型的阅读空间,旨在传承、保护、活化、推广具有岭南特色的非遗文化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岭南九遗”泛指岭南工艺美术领域中各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包括:广州牙雕、玉雕、粤绣(广绣、潮绣)、端砚、石湾陶塑、潮州木雕、广州彩瓷、潮州彩瓷、潮州枫溪瓷塑、陶瓷微书等。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是广府文化中的“三雕一彩一绣”,各类名家大师也多集中在越秀区。“岭南九遗”是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的主力品牌,在“全球推广计划”的有力推动下,已经具备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北有燕京八绝,南有岭南九遗。”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二者同属中国文脉,共铸中华传统文化的巍然巅峰。令人惋惜的是,“燕京八绝”中的金漆镶嵌、京绣、宫毯等传统技艺几近失传,后继乏人,传世之作寥寥无几。“岭南九遗”中的广州牙雕、广绣等也有传承人缺失的迹象,如果不及时的加以保护和推广,也会存在优秀文化消亡的风险。这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配合着“岭南九遗艺术中心、艺术阅读空间、越秀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的揭牌和对外开放,“岭南九遗名家大师作品展、2016天津达沃斯论坛广州三雕一彩一绣回顾展将一直展出至2017年1月15日,展览地点位于越秀区图书馆一楼岭南九遗艺术中心及展览厅。本次展览,征集了刘传、廖洪标、林智成、陈钟鸣、李定宁、陈少芳、康惠芳、王芝文、李得浓、辜柳希、李小聪、王龙才、吴维潮、吴渭阳、黄松坚、潘柏林、杨锐华、庞文忠、黄志伟、封伟民、周炳基、杨英才、翟惠玲、黎铿、刘演良、张庆明、梁佩阳、梁弘健、梁金凌、程振良、蔡三洪、梁德常等国家级大师的120多件套作品,其中多系名家大师的原作、精品及代表作品。展品出类拔萃,多姿多彩。
参展的名家大师藉各种不同的材质,以独到的创意、匠心及精湛的技艺,演绎出各自的精彩,展现了“岭南九遗”独特的风貌及艺术魅力。
文献资料来源:2016-12-12   广州地区图书馆动态-P16
作者:杨婵欢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