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二沙岛上诗意地名 听羊城八景几多故事
大通烟雨、蒲涧濂泉、菊湖云影、海山晓霁、琪林苏井……自宋代起,广州就有评选羊城八景的传统,一个个充满诗情的名字,生动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沧海桑田和成长轨迹。那么,你是否知道,在广州二沙岛,那纵横交错的“五路十四街”,其路名正是取自历代羊城八景中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今天,让我们漫步二沙岛,看看隐藏在这些路名中的诗意。

A08~A09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除署名外)

地名取自羊城八景典故

营造雅致“静态美”

二沙岛是广州市区珠江河道中的江心绿洲,位于珠江北岸大沙头的下游,且成岛于大沙头之后,故又称“二沙头”。二沙岛四周江水环抱,东接海心沙岛,南临珠江主航道,西靠大沙头码头,北至珠江次航道,呈纺锤形,东西最长3300米,南北最宽600米,面积约1.26平方千米,属越秀区。岛上现有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发展公园、宏城公园等。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岛内的不同区域连在了一起,处处是景、处处见绿。绿与路、路与城之间浑然天成。从地图上看,这些纵横交错的道路命名是有规律的——东西走向多为“路”,南北走向多叫“街”。

二沙岛上呈东西走向的道路有晴澜路、大通路、烟雨路、粤台路、晴波路;呈南北走向的分别是砥柱街、云影街、春晓街、晓雾街、琪林街、玉宇街、潭月街、海山街、渔唱街、菊湖街、蒲涧街、松涛街、琶洲街、灵洲街。

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从何而来?根据《广州日报》报道,1989年10月,广州市地名委员会宣布,“二沙头”改名为“二沙岛”,过去的夏源大街、沙地大街等地名全部取消。对于新地名,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征集了数十套方案,三次征求意见,最终决定选用“羊城八景”的命名方案。古今多个羊城八景的典故,在二沙岛营造出雅致的“静态美”。

大通路、烟雨路

作为东西向横贯二沙岛中央的两条主干道,大通路与烟雨路的路名均源自宋、元两代羊城八景中的“大通烟雨”。据记载,烟雨井在广州城南大通寺中,晨曦初散,常袅轻烟,是谓“大通烟雨”。大通寺后来被毁。2004年,市考古人员在芳村大道北的在建工地意外发现了烟雨井遗迹。如今,大通烟雨遗迹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晴澜路、晴波路

位于二沙岛南北两端珠江边的晴澜路、晴波路的命名相互关联。晴澜路取自明代羊城八景中的“珠江晴澜”;晴波路则取自1986年版羊城八景中的“珠海晴波”(也称“珠水晴波”)。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历代羊城八景都少不了珠江的景致。“珠江晴澜”与“珠海晴波”都是以珠江为主体,故二沙岛南北两端珠江边的路名以此为名。

潭月街

潭月街源自1963年版的“鹅潭夜月”。白鹅潭是环绕沙面岛的珠江河面,也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汇处,河面宽阔浩淼,烟波荡漾,当空月色可尽收眼帘,“鹅潭夜月”正是这一特定景色的最佳注脚。

海山街、晓雾街、蒲涧街

头尾相连的海山街、晓雾街与其西北侧的蒲涧街一样,名字均取自宋代羊城八景。海山街、晓雾街取自“海山晓霁”(又称“海山晓雾”),该景位于北京路一带,与历史上的“海山楼”有关。据史料记载,在海山楼上不仅能欣赏珠江美景,还可以一探广州海上贸易的繁荣。不过,海山楼在元代被毁,“海山晓霁”美景只能留存在历史文献中。蒲涧街则得名于“蒲涧濂泉”,该景位于今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宋、元两代均属羊城八景。

云影街、菊湖街

位于二沙岛中部的云影街、菊湖街命名来源宋代羊城八景中的“菊湖云影”。“菊湖云影”位于现越华路、东风中路和豪贤路一带。据称当时湖水如镜,云彩映入,故名“菊湖云影”。

琶洲街、砥柱街

琶洲位于海珠,而在二沙岛中部北侧也有一条呈南北走向的“琶洲街”,其命名与岛上的“砥柱街”同样取自清代羊城八景中的“琶洲砥柱”。

据悉,“琶洲砥柱”位于今海珠区新港东路北侧琶洲。清代时期,琶洲并非像如今一般与陆地相连成片,而是珠江中的一个江心小岛,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粤台路、松涛街

越秀山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广州的变迁。历代羊城八景中,也常有与越秀山相关的景观,如元代的“粤台秋月”、明代的“粤秀松涛”、清代的“粤秀连峰”,以及后来的“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越秀风华”等。位于二沙岛中部的粤台路以及北侧南北向的松涛街名字分别来源于“粤台秋月”和“粤秀松涛”。

灵洲街、玉宇街

位于二沙岛东侧的灵洲街、玉宇街命名分别源自元代羊城八景的“灵洲鳌负”和1986年版的“流花玉宇”。“灵洲鳌负”位于今日南海官窑附近的灵洲。据记载,古代灵洲是江心洲,水道为广州西北水陆交通中心。“流花玉宇”则是指广州火车站周边的建筑群。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火车站与周边的流花宾馆、白马市场、东方宾馆以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形成了广州最具规模的商务、旅游、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当代广州商贸繁荣的一个缩影。

春晓街、渔唱街、琪林街

春晓街、渔唱街、琪林街的名字均源自明代羊城八景,分别是“药洲春晓”“荔湾渔唱”和“琪林苏井”。

“药洲春晓”遗址现于越秀区教育路中。“荔湾渔唱”指的是明代期间,在如今荔湾湖一带独特的岭南文化风情。“琪林苏井”则与著名文学家苏轼有关。相传苏轼曾客寓广州的天庆观,并于观内开凿了一口井,成为“苏井”,天庆观的观门称为琪林门。“琪林苏井”实指天庆观的景色。

知多D

细数古今羊城八景

根据《广州百科全书》第二版记载,羊城八景是反映广州自然和人文风物及城市变迁的景组,最早源于宋代,至元明清及当代,均延续评选羊城八景的传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和自然条件的变迁,各个时期评选出的羊城八景都有新变化,呈现不同风采。

宋代

扶胥浴日

石门返照

海山晓霁

珠江秋色

菊湖云影

蒲涧濂泉

光孝菩提

大通烟雨

宋代,广州社会发展,城市大规模扩建,来广州贸易和游览的人众多。人们仿效“潇湘八景”,选择能代表广州城风貌的8个景点称为“羊城八景”。宋代八景中,城内只有“光孝菩提”一景入选。

元代

扶胥浴日

石门返照

大通烟雨

蒲涧濂泉

粤台秋月

景泰僧归

白云晚望

灵洲鳌负

元代羊城八景均选自城郊景色,城内无景入选,其中的“扶胥浴日”“石门返照”“大通烟雨”“蒲涧濂泉”与宋代相同。

明代

粤秀松涛

穗石洞天

番山云气

药洲春晓

琪林苏井

珠江晴澜

象山樵歌

荔湾渔唱

明代羊城八景中,“珠江晴澜”即宋代八景中的“珠江秋色”,“粤秀松涛”即元代八景中的“粤台秋月”,其余六景皆属新选。随着当时广州城的建设和发展,明代八景集中在城内及城边,不求远郊景色。

清代

粤秀连峰

琶洲砥柱

五仙霞洞

孤兀禺山

镇海层楼

浮丘丹井

西樵云瀑

东海鱼珠

据《广州日报》报道,清代,广州人评选羊城八景,审美更加多元化,选址范围更加拓展,涵盖城内、城外和东西城郊,囊括了湖光山色、建筑遗址等景点。随着城市发展和清代城西地理变化,明代羊城八景中的“番山云气”“荔湾渔唱”到了清代已不复“上榜”。

当代

(1963年版)

红陵旭日

珠海丹心

白云松涛

越秀远眺

鹅潭夜月

东湖春晓

双桥烟雨

萝岗香雪

(1986年版)

红陵旭日

黄埔云樯

云山锦绣

珠海晴波

黄花浩气

越秀层楼

流花玉宇

龙洞琪林

(2002年版)

云山叠翠

珠水夜韵

越秀新晖

天河飘绢

古祠留芳

五环晨曦

黄花皓月

莲峰观海

(2011年版)

塔耀新城

珠水流光

云山叠翠

越秀风华

古祠流芳

荔湾胜境

科城锦绣

湿地唱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在1963年、1986年、2002年和2011年,共四次评选“羊城八景”。在2011年的羊城新八景中,“塔耀新城”以广州塔为核心景点,包括赤岗塔、花城广场、东西双塔、中信广场等景观;“珠水流光”指珠江广州水域白鹅潭至琶洲段,包括珠江及珠江沿岸各码头、珠江一线的景点;“荔湾胜境”指荔枝湾涌,包括荔湾湖、恩宁路骑楼、西关大屋以及荔枝湾改造一线的景点;“科城锦绣”指科学城;“湿地唱晚”指南沙湿地。

文献资料来源:2022-10-22   信息时报-A08/A09

作者:王智汛(除署名外)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