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港,海上丝路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黄埔村,当年繁华的对外港口,如今仍是一派古朴景色。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而“海上丝绸之路”,也的确就是在这里滥觞。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时,以广州为起点,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洋航行的贸易。汉朝的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广州起航,由南海经暹罗湾到达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然后西行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公元99年,罗马商人开始来广州贸易,中国的丝绸成为地中海国家最珍贵的衣料,而罗马的玻璃器皿、非洲的象牙、波斯的银器等奇珍异宝从海路运抵番禺。最后发展形成从广州出发到达欧洲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市的兴起与繁荣,是同商路的开通、交通的便捷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古代的对外海上交通,大致分东向、南向两途。广州是南向一途中的要港,它从秦汉时岭南一都会发展成为吴晋南朝时期南海交通的枢纽,唐宋时期世界性海洋贸易圈东方的中心,后来除元代外,一直是中国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市,历久而不衰。这固然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水运交通条件、封建王朝的政策、各地海港的分布及彼此间的联系状况等密切相关,但以广州为起点的中西方海上商路的开通和发展,实在不失为一重要原因。
“越人善作舟”,广州地处优良的出海口,聚居于此的古越族人是中国航海的先驱者。春秋战国时,广州已有船舶出海贸易,从马来西亚进口甘蔗、槟榔等。秦始皇统一六国进军岭南时,广州已是犀角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集散之地,被称为“番禺之都”。广州港口由海港变为河港经历着稳定的渐变速度,始终保持着河海连通的特点,使内河和海上交通长期不中断。这样既有河港之利,又兼海港之便,就非常有利于广州的对外通商,广州不仅成为岭南最大的商品集散流通中心和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而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大港口。昌盛的内贸和发达的外贸,刺激了广州手工业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州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逐渐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
广州是我国唯一两千年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较早地把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联系起来;它是连接中外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不仅沟通东西方的经济贸易,也加强了两个半球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它是中国最繁华的贸易口岸之一,深远地影响了亚洲和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文献资料来源:2012年6月   《广州掌故》

作者:本书编委会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