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北宋期间,外贸输入唯广州最盛。最先设市舶司的广、杭、明三州,外贸繁盛。按《粤海关志》统计,明、杭、广三州市舶司,在仁宗皇祐年间的税收是 53 万有馀[[]]。查《宋史·食货志》,皇祐年间,全国商税收入为7863 900[[]],照此推算,明、杭、广三州市舶税收占全国商税收入的6%;这个比例不算少了,因为当时全国商税中,除市舶税外,还有盐、茶、矾等众多的项目。在这个6%的比例中,广州占多少,无明确记载,但据北宋时广州外贸的繁盛情况来看,广州应占最多数,这是可以肯定的。神宗熙宁十年(1077 年)“明、杭、广州市舶司博到乳香计三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九斤”。“其内明州所收惟四千七百三十九斤,杭州所收惟六百三十七斤,而广州收者则有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三斤。”[[]]广州所收数量占三州总数90%多,“是虽三处置司,实只广州最盛也”[[]]。
南宋时,广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外贸港,当时政府“经费困乏,一切倚办海舶”[[]]。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言:“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倍于他路。”[[]]绍兴七年(1137 年)高宗诏书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财)。”[[ ]]市舶之利支持了偏安160多年的南宋政权。
南宋以临安(杭州)为“行在”,政治和经济中心移到了东部地区。福建泉州靠近杭州,得地理之便,外商纷纷转到这里买卖,外贸输入量逐年增加,渐渐赶上广州;南宋末年,泉州的外贸已经超过了广州。
广州进出口的货物很多,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并通贸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犀角)、象(象牙)、珊瑚、琥珀、珠琲(又作珠钊)、宾铁(精铁)、鼊(驼)皮、瑇瑁、玛瑙、车渠、水精(又作水晶)、蕃布、乌横、苏木之物”[[]]。据《诸蕃志》卷下所记的47 种外国物产中,注明产自外国的达 43 种,它们是:脑子、乳香、没药、血碣、笃香、金颜香、苏合香油、安息香、栀子花、蔷薇水、沉香、笺香、速暂香、黄熟香、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胡椒、荜澄茄、阿魏、卢荟、珊瑚树、琉璃、猫儿睛、真珠、砗磲、象牙、犀角、腽肭脐、翠毛、鹦鹉、龙涎香、玳瑁、黄蜡等。进口货物种类虽多,但主要是生活中的奢侈消费品,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玛瑙、水晶等,其中尤以香料和药物占首要。香料和药物合称为香药,种类繁多,数量也大,价值亦高;是宋代“舶货”的代名词。香药的进口数量最为市舶司所重视,“番商贸易至,市舶司视香之多少为殿最”[[]]。香药中价值最高的当推龙涎香。(龙涎香原是抹香鲸肠内的分泌物,色灰褐,凝结如蜡,性易着火,挥发香气。传为龙所吐涎,实非。)数量最大的为乳香,“乳香一色,客算尤广”[[]]。进口奢侈品,从北宋到南宋只有增多并无减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缗[[]],这是从北宋中期仁宗、英宗到南宋初年进口奢侈品的一个粗略统计,南宋海舶岁入二百万缗,约占南宋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可见进口奢侈消费品数量之大。
宋代广州是进口外货的集中地,史载“番禺宝货所聚”[[]],“知广州……珍货大集”[[]],“南海饶宝货”[[]],“番禺宝货雄富”[[]],“广州宝贝丛凑”[[]]等等。所谓宝货、珍货,就是香药、真珠、犀角、象牙之类。宋代广州进口商品中,不完全是奢侈消费用品,有些可作工业上的原料,如象牙、犀角可用作京官上朝的朝笏和朝服中的玉带,也可用作手工业的原料。紫矿、苏木可用作染料。进口的大量香药中有些是生活奢侈品,但同时又可作药用或饮食的调料。例如沉香,亦称“奇南香”或“伽南香”,属于瑞香科植物。将其根部或树干加工后入药,功能纳气、温肾,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腹痛等症。乳香,是橄榄科小乔木,茎皮渗出的树脂制成乳香,可用作活血、补气、止痛药,主治胸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痈肿积瘀等症,与他药混合还可作外敷药膏。安息香,含有肉桂酸、苯甲酸及酯类和苏合香素等成分,中医药用来开窍行血,主治中风昏厥、产后血晕等,也可用作调制香精的定香剂。蔷薇水,是用蔷薇科的落叶灌木所用的花朵经蒸馏加工而得的液体,有持久而浓郁的玫瑰香气。提取率很低,十分难得,宋时视为极贵的香料,富贵人家,还用之于美食佳肴。从总的情况来看,进口商品中的大部分却是统治阶级生活上的贵重享乐品。
进出口的货物中,有些是被禁止的。禁止进口的主要是外国货币,是因为防其“紊中国之法”。天禧二年(1018 年)十一月,真宗下诏“广州自今蕃商发往南蕃买卖、因被恶风飘往交州管界州郡博易得纱绢、刦布、见钱等,回到广州市舶亭,除黎字及小细砂镴等不是中国钱,并没纳入官外,其余纱绢刦布物色,取其三分之一纳官,余二给还本主。所犯人从违制失条例科断”[[]]。不准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兵器和可制造兵器的物资以及一部分书籍。在宋代书籍一般不许出口,不过不同时期,法令有宽有严,“阴阳、卜筮、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里”[[]]等类书籍,多不准出口。
广州出口的商品主要有:金、银、缗钱、铅、锡等五金原料和一些手工业品如布帛、瓷器为主要。五金原料或五金器皿和纺织品、瓷器以及茶叶、糖等工农业产品的出口,固然可以刺激国内五金加工、纺织、瓷器等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但是以这些有用的五金原料、工农业产品交换大量的非生活必需品的“宝货”,当时已有人认为得不偿失,南宋高宗“建炎元年,诏:市舶多以无用之物费国用,自今有博买笃耨香环、玛瑙、猫儿眼睛之类,皆寘于法”[[]]。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的是,大量金、银、铜钱的流出海外,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十月十一日,臣僚言,国家置舶官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财)。……今积习玩熟,来往频繁,金、银、铜钱、铜器之类,皆以充斥外国”,“臣僚……又言,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利源孔厚,趋者日众,今则沿海郡县寄居不论大小,凡有势力者则皆为之,官司不敢谁何”[[]]。宋代的中国是铜产丰富的国家,而东南亚各国又最缺铜,市场价格相差很远,利之所在,“商舶利倍蓰之获,往往冒禁,潜载铜钱博换”[[]]。宋政府虽曾下令禁止,但禁而不止,如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臣僚言,铜钱透漏,法禁不行”[[]]。铜钱的外流,国内钱币便愈来愈少,货币紧缩,影响国计民生至坏。
南宋时,广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外贸港,当时政府“经费困乏,一切倚办海舶”[[]]。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言:“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倍于他路。”[[]]绍兴七年(1137 年)高宗诏书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财)。”[[ ]]市舶之利支持了偏安160多年的南宋政权。
南宋以临安(杭州)为“行在”,政治和经济中心移到了东部地区。福建泉州靠近杭州,得地理之便,外商纷纷转到这里买卖,外贸输入量逐年增加,渐渐赶上广州;南宋末年,泉州的外贸已经超过了广州。
广州进出口的货物很多,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并通贸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犀角)、象(象牙)、珊瑚、琥珀、珠琲(又作珠钊)、宾铁(精铁)、鼊(驼)皮、瑇瑁、玛瑙、车渠、水精(又作水晶)、蕃布、乌横、苏木之物”[[]]。据《诸蕃志》卷下所记的47 种外国物产中,注明产自外国的达 43 种,它们是:脑子、乳香、没药、血碣、笃香、金颜香、苏合香油、安息香、栀子花、蔷薇水、沉香、笺香、速暂香、黄熟香、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胡椒、荜澄茄、阿魏、卢荟、珊瑚树、琉璃、猫儿睛、真珠、砗磲、象牙、犀角、腽肭脐、翠毛、鹦鹉、龙涎香、玳瑁、黄蜡等。进口货物种类虽多,但主要是生活中的奢侈消费品,如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玛瑙、水晶等,其中尤以香料和药物占首要。香料和药物合称为香药,种类繁多,数量也大,价值亦高;是宋代“舶货”的代名词。香药的进口数量最为市舶司所重视,“番商贸易至,市舶司视香之多少为殿最”[[]]。香药中价值最高的当推龙涎香。(龙涎香原是抹香鲸肠内的分泌物,色灰褐,凝结如蜡,性易着火,挥发香气。传为龙所吐涎,实非。)数量最大的为乳香,“乳香一色,客算尤广”[[]]。进口奢侈品,从北宋到南宋只有增多并无减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缗[[]],这是从北宋中期仁宗、英宗到南宋初年进口奢侈品的一个粗略统计,南宋海舶岁入二百万缗,约占南宋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可见进口奢侈消费品数量之大。
宋代广州是进口外货的集中地,史载“番禺宝货所聚”[[]],“知广州……珍货大集”[[]],“南海饶宝货”[[]],“番禺宝货雄富”[[]],“广州宝贝丛凑”[[]]等等。所谓宝货、珍货,就是香药、真珠、犀角、象牙之类。宋代广州进口商品中,不完全是奢侈消费用品,有些可作工业上的原料,如象牙、犀角可用作京官上朝的朝笏和朝服中的玉带,也可用作手工业的原料。紫矿、苏木可用作染料。进口的大量香药中有些是生活奢侈品,但同时又可作药用或饮食的调料。例如沉香,亦称“奇南香”或“伽南香”,属于瑞香科植物。将其根部或树干加工后入药,功能纳气、温肾,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腹痛等症。乳香,是橄榄科小乔木,茎皮渗出的树脂制成乳香,可用作活血、补气、止痛药,主治胸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痈肿积瘀等症,与他药混合还可作外敷药膏。安息香,含有肉桂酸、苯甲酸及酯类和苏合香素等成分,中医药用来开窍行血,主治中风昏厥、产后血晕等,也可用作调制香精的定香剂。蔷薇水,是用蔷薇科的落叶灌木所用的花朵经蒸馏加工而得的液体,有持久而浓郁的玫瑰香气。提取率很低,十分难得,宋时视为极贵的香料,富贵人家,还用之于美食佳肴。从总的情况来看,进口商品中的大部分却是统治阶级生活上的贵重享乐品。
进出口的货物中,有些是被禁止的。禁止进口的主要是外国货币,是因为防其“紊中国之法”。天禧二年(1018 年)十一月,真宗下诏“广州自今蕃商发往南蕃买卖、因被恶风飘往交州管界州郡博易得纱绢、刦布、见钱等,回到广州市舶亭,除黎字及小细砂镴等不是中国钱,并没纳入官外,其余纱绢刦布物色,取其三分之一纳官,余二给还本主。所犯人从违制失条例科断”[[]]。不准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兵器和可制造兵器的物资以及一部分书籍。在宋代书籍一般不许出口,不过不同时期,法令有宽有严,“阴阳、卜筮、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里”[[]]等类书籍,多不准出口。
广州出口的商品主要有:金、银、缗钱、铅、锡等五金原料和一些手工业品如布帛、瓷器为主要。五金原料或五金器皿和纺织品、瓷器以及茶叶、糖等工农业产品的出口,固然可以刺激国内五金加工、纺织、瓷器等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但是以这些有用的五金原料、工农业产品交换大量的非生活必需品的“宝货”,当时已有人认为得不偿失,南宋高宗“建炎元年,诏:市舶多以无用之物费国用,自今有博买笃耨香环、玛瑙、猫儿眼睛之类,皆寘于法”[[]]。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的是,大量金、银、铜钱的流出海外,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十月十一日,臣僚言,国家置舶官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财)。……今积习玩熟,来往频繁,金、银、铜钱、铜器之类,皆以充斥外国”,“臣僚……又言,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利源孔厚,趋者日众,今则沿海郡县寄居不论大小,凡有势力者则皆为之,官司不敢谁何”[[]]。宋代的中国是铜产丰富的国家,而东南亚各国又最缺铜,市场价格相差很远,利之所在,“商舶利倍蓰之获,往往冒禁,潜载铜钱博换”[[]]。宋政府虽曾下令禁止,但禁而不止,如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臣僚言,铜钱透漏,法禁不行”[[]]。铜钱的外流,国内钱币便愈来愈少,货币紧缩,影响国计民生至坏。
文献资料来源:1949年10月   《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作者:于幼军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