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高度重视,肯定了图书馆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对全国图书馆今后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殷切期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图书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图书馆是储存人类知识的宝库。截至2022 年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累计馆藏纸质文献总量约960万册,其中有普通纸质图书约770万册,古籍47万册,广东地方文献40万册。怎样发挥馆藏资源的最大效能,让几千年的人类智慧结晶直达受众,是图书馆实现“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关键。
近年来,我馆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指示精神,按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全民阅读等五个方面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服务各环节全过程。
二是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献收藏、知识传播、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年6月,以主题教育和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2万平方米的主题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为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再添新阵地。主题馆围绕“智慧、人文、时尚、休闲”进行建设规划,
设置了美好生活馆、科普主题馆、信息素养空间、艺术主题馆等特色区域。馆内有20000 多种专题图书、4000种中文期刊、超2000 件非书资料可供阅览或外借,阅览座席近500个,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民科学素养、艺术素养、非遗文化等主题服务。自开放以来,已举办科普大讲堂、科普小课堂、音乐沙龙、科普展览等各类活动50余场,接待读者8.6万余人次。
三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并重,深入发掘古籍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广东地方文献和孙中山文献收藏中心,省立中山图书馆坚定不移传承岭南文化,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动地方文献征集与利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标准化、古籍保护提升与宣传推广等多
项工作。开展各项古籍普查、保护和修复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持续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牵头启动“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提升计划”和“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提升计划”,在全省建立了21 家专业古籍修复室,更新改造14家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室,培养起一支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形成辐射全省的古籍普查、修复、整理出版的“古籍保护网。打造“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走进粤港澳地区各基层公共图书馆、高校和中小学图书馆、文博单位,通过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珍本展示、鉴定咨询、知识讲座、读者互动体验、短视频和读书沙龙等形式,进一步拉近社会大众与古籍保护的距离。
四是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技术驱动引领科技创新,不断改良业务流程,优化读者服务体验,打造出一批智能化、智慧化项目。2021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采编图灵”上线,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技术,重组采分编工作流程,实现传统人工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的转型升级,成为首个由国内图书馆引领的全球图书馆行业科技创新,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该系统已获4项发明专利、12 项图书图像处理算法和55项实用新型专利。再以“粤读通”电子证照为例。2021年上线的“粤读通”是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公众推出的首个针对个人应用服务的电子证照,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粤省事”平台、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平台进行开发,市民无需办理实体借书证,在手机上
即可“一键注册”,享受全省范围内公共图书馆“一证通”的便利。今年“粤读通”功能
再升级,正式上线“粤享借”服务,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易书”与佛山市图书馆的“知书达‘里’”“易本书”建设成首批面向全省读者开放的图书借阅共享平台,开展跨馆际、跨区域的馆藏图书及家藏图书的纸质文献共享“网借”服务。目前全省已有58.2万用户开通“粤读通”数字证卡,各级公共图书馆累计新增读者注册量超2056 万人次。
五是推动全民阅读,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近年来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强化品牌营销。目前已形成“融·爱”系列、乐龄俱乐部、书香暖山区、信息素养培训、中山讲堂、中图展览、21天阅读挑战书等多个面向不同年龄、特点的读者群体的阅读推广品牌。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围绕“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要求,发挥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和使命。今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地的优势,持续扩大作为广东省龙头馆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夯实“人文湾区”文化基础,丰富“人文湾区”精神内涵,努力实现“岭南文献中心、智慧服务生态、人文精神家园”的建设愿景,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书馆是储存人类知识的宝库。截至2022 年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累计馆藏纸质文献总量约960万册,其中有普通纸质图书约770万册,古籍47万册,广东地方文献40万册。怎样发挥馆藏资源的最大效能,让几千年的人类智慧结晶直达受众,是图书馆实现“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关键。
近年来,我馆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指示精神,按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全民阅读等五个方面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服务各环节全过程。
二是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献收藏、知识传播、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年6月,以主题教育和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2万平方米的主题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为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再添新阵地。主题馆围绕“智慧、人文、时尚、休闲”进行建设规划,
设置了美好生活馆、科普主题馆、信息素养空间、艺术主题馆等特色区域。馆内有20000 多种专题图书、4000种中文期刊、超2000 件非书资料可供阅览或外借,阅览座席近500个,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民科学素养、艺术素养、非遗文化等主题服务。自开放以来,已举办科普大讲堂、科普小课堂、音乐沙龙、科普展览等各类活动50余场,接待读者8.6万余人次。
三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并重,深入发掘古籍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广东地方文献和孙中山文献收藏中心,省立中山图书馆坚定不移传承岭南文化,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动地方文献征集与利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标准化、古籍保护提升与宣传推广等多
项工作。开展各项古籍普查、保护和修复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持续推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牵头启动“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提升计划”和“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提升计划”,在全省建立了21 家专业古籍修复室,更新改造14家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室,培养起一支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形成辐射全省的古籍普查、修复、整理出版的“古籍保护网。打造“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走进粤港澳地区各基层公共图书馆、高校和中小学图书馆、文博单位,通过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珍本展示、鉴定咨询、知识讲座、读者互动体验、短视频和读书沙龙等形式,进一步拉近社会大众与古籍保护的距离。
四是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技术驱动引领科技创新,不断改良业务流程,优化读者服务体验,打造出一批智能化、智慧化项目。2021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采编图灵”上线,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技术,重组采分编工作流程,实现传统人工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的转型升级,成为首个由国内图书馆引领的全球图书馆行业科技创新,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该系统已获4项发明专利、12 项图书图像处理算法和55项实用新型专利。再以“粤读通”电子证照为例。2021年上线的“粤读通”是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公众推出的首个针对个人应用服务的电子证照,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粤省事”平台、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平台进行开发,市民无需办理实体借书证,在手机上
即可“一键注册”,享受全省范围内公共图书馆“一证通”的便利。今年“粤读通”功能
再升级,正式上线“粤享借”服务,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易书”与佛山市图书馆的“知书达‘里’”“易本书”建设成首批面向全省读者开放的图书借阅共享平台,开展跨馆际、跨区域的馆藏图书及家藏图书的纸质文献共享“网借”服务。目前全省已有58.2万用户开通“粤读通”数字证卡,各级公共图书馆累计新增读者注册量超2056 万人次。
五是推动全民阅读,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近年来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强化品牌营销。目前已形成“融·爱”系列、乐龄俱乐部、书香暖山区、信息素养培训、中山讲堂、中图展览、21天阅读挑战书等多个面向不同年龄、特点的读者群体的阅读推广品牌。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围绕“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要求,发挥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和使命。今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地的优势,持续扩大作为广东省龙头馆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夯实“人文湾区”文化基础,丰富“人文湾区”精神内涵,努力实现“岭南文献中心、智慧服务生态、人文精神家园”的建设愿景,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献资料来源:2023-09-08   图书馆报-11
作者: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