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航灯一岭南宗教信仰文化传播之路
2000年6月,项目组到韶关曲江南华禅寺考察。南华禅寺是东晋时期印度和尚智药三藏兴建的,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认南华禅寺为“祖庭”,并自建“分庭”,尤其是禅宗六祖惠能在南华禅寺弘扬禅宗文化,将外来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其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禅宗佛教“真正的创始人”,被世界媒体称为“东方三圣人”“世界千年十大思想家”之一。南华禅寺的创建及其世界各地的“分庭”,以及六祖惠能的世界影响,都经海上丝绸之路。广州的“西来初地”,是东晋时印度佛教禅宗和尚达摩,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广州的登岸地。达摩是中国禅宗教派始祖,由此其登岸地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是“佛教传播之路”。稍后在肇庆考察时,发现明代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此传入天主教的同时也传入西方现代文明,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传进西方,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接着又在广州的石室教堂见到基督教从西方传入的史迹,从而感悟到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基督教、天主教文化传播之路。同时,在广州的怀圣寺见到伊斯兰教文化传入中国的史迹,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伊斯兰教传播之路。在广州的光孝寺、六榕寺和新兴的国恩寺,还看到佛教传入传出的国外的记载,以及在广州参加过出海祭神的南海神庙庙会,在各地见到拜祭“海神”的妈祖庙、天后庙和“江神”龙母庙等,使我更深更广地感悟到海上丝绸之路也即是宗教信仰文化传播之路,进而感到这些从海上传遍岭南各地的宗教信仰文化有似“沧海航灯”般的文化星群,自然也当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大文化“星座”。

文献资料来源:2015年3月   《广州十三行——明清300年的曲折外贸之路》

作者:黄伟宗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