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邮资票品助力海丝申遗
1983年广州解放北路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国第二代王文王赵眜陵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墓中出土文物万余件,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广州乃至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1995年在广州越秀区又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后来建立了南越王宫博物馆;为打造岭南文化和海丝文化,2021年9月8日,南越王墓博物馆与南越王宫博物馆组合并建成南越王博物院,也是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

1 邮资票品多次选用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

南越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的重要部分,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当月下旬便在王墓展区举办了“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这是“海丝申遗”牵头城市广州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27个城市举办的。通过广州海丝史迹点深入研究广州两千年来海上对外贸易交通历史的同时,将视野扩展到海外发现的中国输出文物上,进而更全面深入地研究中西交通贸易带来的文化交流。近年来,中国邮政发行的邮资票品多次选用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扩大宣传力度,助力“海丝申遗”。

2021年6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选取了海上丝路四件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第一枚便是出土于南越王墓的“汉·凸瓣纹银盒”,银盒呈扁球形,通高12厘米,腹径14.9厘米,重572.6克。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但又与古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550~330年)遗物相似。学者认为它是海外舶来品,又经过当时中国工匠的再加工,是中西合璧的艺术品,为当时中外贸易的见证物。

麦英豪、黄淼章、谭庆芝三人合著的《广州南越王墓》书中记载了银盒的出土日期。1983年9月18日打开南越王墓主棺室石门,从拍摄的主棺室出土情形照片中已经看到银盒位于墓主棺椁足箱处陶壁之中。

有关文字记载是:“夏鼐21日下午返回北京之前,再次来到工地,他看到石门打开了,清理工作正在进行……李季继续清理‘足箱’中的陶璧,共有139件,原叠置4堆,已倾倒了,中间还藏着一个造型别致的银盒,盒内尚存药丸半盒。”。

2 “武备器具”中记录有“错金铭文铜虎节”

在发现银盒之前,根据《南越王墓发掘方案》的安排,当年8月25日至9月13日清理墓室前半部分,包括墓道、前室、东耳室和西耳室4个部分,据《广州南越王墓》书中描述,发掘中要数西耳室的清理工作最为艰巨和扣人心弦,因为文物实在太多,多层叠放堆压在一起,最后使用悬空发掘的方式。9月13日西耳室的清理工作宣告完成,在文物清单第四项——“武备器具”中记录有“错金铭文铜虎节”一件。

错金铭文铜虎节长19厘米,高11.6厘米,厚1.2厘米;青铜铸成虎状,虎身上的斑纹贴金箔片,虎眼、虎耳均由细金片勾勒出,虎节的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

在古代中国军事上与虎相关的事物多不胜数。

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禁军也称之为虎贲军。三国时期,刘备麾下五员大将被封为五虎上将。另外,武将的营幕称为虎帐、虎握,帝王发兵的符节被称为虎符、虎节,遮护营垒的障碍物称虎落、虎路,明朝时将一种形体短粗的火炮称之为虎蹲炮,如此等等。

古人为何将发兵的符节制作成虎状,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虎乃百兽之王,古人有着图腾崇拜的习俗,勇敢而凶猛的老虎便成了古人最原始的崇拜对象,因此虎广泛应用于军事用途。

所谓“节”,是古代外交或驿传的信物,持节人凭节证明自己外交使节或驿传官员的身份,具有关口通行、驿站食宿等用途。《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被视为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华文化传统图腾之一。2022年9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虎(文物)》 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第四枚选用了“错金铭文铜虎节”,有一张是利用与银盒同一套明信片片源所制作的虎节极限片,还有一件首日贴虎节邮票寄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公函封。

由于2022年3月份广州邮政在盘福路设置了盘福路邮政支局,比解放北路邮政支局更接近南越王博物院,因此“错金铭文铜虎节”邮票的精确原地应该选择盘福路邮政支局,当天调用了盘福路3号日戳,与邮局日常使用的2号戳一起服务。

此外,广州市邮政局在1998年还利用PP11《玫瑰花》加印发行了加印号为98粤邮广000012号,编号为GZYZ98-2《羊城名胜·南越王墓文物珍品》明信片一套5枚,加印图案分别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青玉角杯、龙凤重环青玉佩、错金“王命车徒”铜虎节(后更名为“错金铭文铜虎节”)、“文帝行玺”金印和玉舞人(后更名为“圆雕玉舞人”)。

今年是南越王墓发现4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期待海丝申遗成功,南越文物再登方寸。

文献资料来源:2023-08-27   新快报-A14

作者:张勇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