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家族
爱国侨领、“万金油大王”、“报业大王”、“大慈善家”胡文虎先生,父亲胡子钦,母亲李金碧,生文龙、文虎、文豹三子,文龙早逝无后。胡文虎共有四位妻室,元配郑炳凤,在槟城结婚,庶室陈金枝在仰光迎娶,黄玉谢在槟城成亲,邱秀英则在香港纳娶。他共有七个儿子,即胡蛟、胡山、胡好、胡一虎、胡二虎、胡三虎、胡四虎。二个女儿,即胡仙、胡星。胡蛟、胡山是郑元配夫人的儿子。胡好是陈金枝的儿子,胡仙是陈金枝的女儿。一虎与二虎是黄氏所生,三虎、四虎及胡星是邱氏所生。郑炳凤已故,陈金枝在香港,黄玉谢、邱秀英均在新加坡。胡蛟、胡好、胡二虎、胡三虎已故,胡山、胡一虎、胡四虎、胡仙、胡星仍健在。分别住在新加坡、香港等地。胡文豹共有四室:元配郑氏(已故),庶室杜苏(已故),张凤英(已故),杜氏生一子胡清才(已故),两女胡清湖(即李志城夫人,在新加坡),胡清新(即李益森夫人,在泰国),张氏生一子胡清德(在泰国)。

胡蛟
胡蛟1911年出生,1982年病逝。享年七旬加二。
胡蛟学贯中西,幼年在新加坡道南与启发两所小学念书,继而升入华中,嗣则负笈广州岭南大学。离校后,即秉承父命,参与经营星系报业。曾先后出任《星中日报》、《总汇报》、《星洲日报》、《星槟日报》、《星暹日报》、《星泰晚报》董事主席、社长,以及“虎豹有限公司”与“崇侨银行”董事。对社会文化工作贡献良多。
业务之余,胡先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举凡教育慈善事业方面,无不极力赞助。对体育贡献尤大。星马体育能有今日蓬勃发展,饮誉世界,与胡文虎及其哲嗣胡蛟,大力提倡,积极领导,慷慨资助分不开。
1942年,新加坡沦陷前夕,胡蛟先生偕夫人陈家裕女士,间道回国,在重庆住了三年多。光复后,重返马来亚,继续主持星系报复版工作。内以整顿报馆设备,扩展营业,外以协助社会建设,恢复繁荣,卓著贤劳。
胡蛟酷爱事业,如1962年赴日考察期间,努力吸取先进的印刷与通讯技术经验,回来之后,为《星洲日报》增设通讯设备,为《星槟日报》购置新型印刷机,对“星暹”“星泰”两报,大加革新改进。使报业蒸蒸日上,销数大增。
胡先生一贯坚持正义反对侵略。他在抗日战争前后,历任《星洲日报》社长,直至1971年才卸任。在他主持下的《星洲日报》,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宣传团结抗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凶残,号召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日。他的父亲胡文虎先生,更以身作则,首捐巨金、救护车、药品等支持祖国抗日。《星洲日报》还代收代汇代寄抗日捐款物品。1962年胡蛟到日本考察时,面向日本首相提出:日军侵占星洲时,屠杀无辜人民、勒索巨款,应予赔偿,以平冤抑,以息公愤,受到星、马各界人士热烈赞扬。因胡蛟先生主持星系报业,历二十余年,领导东南亚舆论,对国家建设,社会服务,向著劳绩,1986年8月8日马来亚彭亨苏丹殿下,特赐封胡先生“拿督”荣衔。
(材料来源①1984年6月新加坡《联合晚报》《星洲50年》)

胡山
胡文虎先生次子胡山,1915年出生在缅甸。小时候,与长兄胡蛟跟随母亲郑炳凤女士在仰光生活。
1924年,胡山跟随母亲与长兄离开仰光,来到新加坡。胡山兄弟与父母同住在东陵路2号。1928年,翠玉楼落成后,胡蛟胡山兄弟跟随母亲搬入翠玉楼居住。所以胡山是最早住进翠玉楼,也是最后(1984年)离开翠玉楼的胡家成员。
从仰光到新加坡的时候,胡山才9岁,父亲把他送到道南学校念书。后来转到客籍人士办的启发学校,在启发学校小学毕业后,胡山跟随长兄胡蛟到广州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接受祖国传统的文化教育。
胡文虎先生热切希望他的公子能够业绍箕裘,继承大业。因此,胡蛟、胡山、胡好兄弟年纪轻轻就出来永安堂及星系报业属下的报社做事。1938年8月,年仅24岁的胡山就担任《星中日报》的经理。1940年1月又被调到槟城,出任《星槟日报》的经理。
星、马沦陷前夕,胡山与父亲一同搬到香港居住。香港沦陷时期,香港的《星岛日报》被迫改为《香岛日报》,胡山出任该报的社长。光复后,《星岛日报》由胡好主持业务。1951年1月,胡好因飞机失事而去世,胡山接过弟弟胡好的重任,出任香港的《英文虎报》与《星岛日报》的社长。后来这个担子又传给他的妹妹胡仙小姐。1952年10月,胡仙继胡山出任《英文虎报》《星岛日报》的社长,那时她才是一个刚满21岁的年轻姑娘。胡山卸下《星岛日报》的重任之后,仍是星系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仍旧协助家庭成员经营报业事务。
1971年,胡山又担任《星洲日报》总经理,第二年,卸下《星洲日报》总经理的职位。胡山除了担任上述报章的社长或总经理的职位之外,也曾在《总汇报》担任过要职。
胡山为人和蔼、坦诚,对下属非常和气,从来不摆架子,虽为报馆的总经理,衣着打扮却很朴素,未曾与他见过面的外界人士,第一次登上《星洲日报》二楼办事处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一位普通职工哩!
胡山伉俪膝下共有一女三男。长女胡美一女士是一位女强人,她曾担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董事多年。其他三位公子:督南、督北在英国居住,督月则定居美国。
(节录自1984年6月5日新加坡《联合晚报》“回首暮云远——我所认识的胡山”文字略有更改)

胡好
胡好是胡文虎先生的第三个儿子。生于1918年。
胡好是胡文虎七个儿子当中最能干、最勤劳的一个,也最得人心。他年少有为,办事认真而又有计划。且处处为公司着想,深得胡文虎的器重。他曾任《星岛日报》经理及《星洲日报》社长等职。
胡好任《星洲日报》社长时,他为《星洲日报》与《虎报》购置了两架运报纸的专用飞机,把新加坡印好的报纸用飞机运到马来亚去。
1951年1月13日,胡好与《虎报》编辑主任冯国祯等七人,加上三名机员,共十人,登上运报飞机,往北马飞去,由槟城飞往哥打峇鲁途中失踪。由于气候恶劣,皇家飞机搜索了十多天,才在泰国南部发现失踪飞机残骸。胡好逝世时,大约33岁。
胡好不幸谢世,使胡文虎的事业受到很大损失,胡文虎先生十分悲痛。

胡一虎
胡一虎先生是胡文虎先生第四个公子。1930年诞生于新加坡。满月后,按照传统风俗,被送到东陵路虎豹私邸翠玉楼去,由大母亲郑炳凤抚养。
一虎先生年幼时,在新加坡岭南分校接受华文教育。该校的老师都是来自中国北方,他们所讲的华语很纯正,非常动听。这段启蒙教育,影响了他后来认真学习华语,以身作则,热心支持推广讲华语运动。
1942年,新加坡沦陷前夕,他跟叔父胡文豹到缅甸避难。这时,胡文豹请了家庭教师教习缅甸文,所以现在他还能讲少许缅甸语,看得懂缅甸文报刊。日本投降后,他回到了新加坡。不久,便跟随父亲与二母亲(陈金枝)到香港居住。就读于香港华仁中学,读英文,也读华文。因教华文的老师,用粤语讲解,因而学会了一口纯正的广州话。
1951年,即21岁那年,他到美国去念书,还在美术学校进修了一年美术课程。在美国住了几年,到欧洲各地游览了一段日子后回到香港,担任永安堂的董事。
后来,他又到日本住了六个月,学会了日本话,还认识了晓子小姐,并带她回香港结婚。
他懂得华语、英语、日语、马来语,以及少许缅甸语与西班牙语,但最喜欢华语。
1954年,胡文虎逝世后,他分得了一笔天文数字遗产。
他是胡家子弟中最勇敢的一个。在他的一生中,最引为骄傲的是独自驾驶飞机从伦敦飞回新加坡(等于12856公里)飞行壮举。年青时代的胡一虎,曾在美国攻读航空工程学,并在佛罗里达获合格的飞行执照。为了增进个人的飞行经验,1937年12月4日,他独自一人驾着自购的“奥斯达”单引擎小型飞机从伦敦起飞向东飞行。气候突等恶劣,越过英法海峡,燃料已将耗尽,赶紧找飞机场降陆。在天空中盘旋了一会,眼看飞机燃料无法飞抵附近飞机场,他看准了一片空旷的稻田,紧急降陆,机身首先着地,一阵剧烈震荡,机上的螺旋桨折断掉了出来。虽然受到了挫,但他毫不泄气,决心完成八千里长征。飞机修好后,又继续飞行,终于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新加坡。
他不但喜爱飞行,还喜爱驾驶游艇出海。1977年他与朋友驾驶游艇出海,引擎发生故障,在海上漂流了64小时。但勇敢顽强的胡一虎,仍然坚持每星期驾驶着自己的游艇出海一次。
他除了喜欢驾飞机,玩游船外,还喜爱到世界各地旅游,每天坚持苦练一小时钢琴,以及听音乐,看电视,却没有不良嗜好,连烟也不抽。
1972年,他出任《星洲日报》执行董事,1976年被选为《星洲日报》副董事主席,直至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为止。担任《星洲日报》职务共11年之久。他卸下《星洲日报》副董事主席的职务之后,仍然担任虎豹兄弟(私人)有限公司、虎豹(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以及八百伴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崇侨银行与大众保险公司董事,他的太太则任Timax公司的董事主席,主持该公司的业务。
1980年,雪兰莪苏丹殿下,因一虎先生德高望重,特赐封“拿督”衔头给他。可是他始终没有使用这个衔头。因此,很多人都不知他是一位“拿督”哩!
(节录自:新加坡《联合晚报》《风雨话当年——胡家传人之一胡一虎》文字略有更动)。

胡仙
胡仙小姐,是胡文虎先生的千金。1929年,诞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现年58岁,未婚。现与其母陈金枝女士,住在香港万金油花园。
胡小姐,早在胡文虎先生谢世前,毕业于香港某大学,旋考入英国伦教剑桥大学,以优异成绩取得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她现在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中文报协会第13届年会蝉联会长。香港大学校外课程新闻学文凭班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博士。
胡文虎先生谢世后,由于各种原因,星系报只剩下《星岛日报》和《星暹日报》,她矢志恢复和发展先父事业。把她在英伦所学的管理经济的知识才能,专心致志地用于经营发展《星岛日报》上去,为祖国文化事业作出贡献。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1972年,她领导成立了“星岛报业有限公司”,任该公司的董事长。现在美国的檀香山、三藩市、纽约,英国伦敦,澳大利亚的悉尼,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地,都设立了办事处,并发行了卫星传真影印的《星岛日报》国际版。星系报仍然是国际中文报业第一家。《星岛日报》不但销数大增,广告收入更为可观,到八十年代,《星岛日报》的净利超过港币一亿元。除了《星岛日报》外,还加办了《星岛午报》《星岛晚报》《香港虎报》《香港快报》《香港新报》及《香港中报》美洲版。其中除《香港中报》《香港快报》系胡仙个人独资经营管理外,其余各报和曼谷的《星暹日报》,全归星岛报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她不但恢复和发展了她父亲生前的报业,而且已把虎标永安堂香港总行、制药厂和其他产业,逐步赎回来了。
总之,胡仙小姐继承发展了先人事业,为中华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中外各界人士敬重。
(材料来源:①江茂夫先生提供的书面材料②与胡仙有关报刊)

胡清才
胡文虎先生的胞弟胡文豹,1944年在缅甸辞世时,留下庶室杜苏与张凤英,儿子胡清才、清德、女儿胡清湖、清新。
胡清才是胡文豹的长子,是杜苏女士所生。他出生于1924年。年少时在新加坡圣安德烈英文学校念书。毕业后,负笈美国,在美国攻读了三年商科课程。1964年曾获美国狄更逊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衔头。他在胡家事业的历史上占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受到伯父胡文虎的器重。1949年,年仅25岁的胡清才从美国回来之后,就出任新加坡虎标永安堂总理。
1954年,胡文虎逝世后,胡清才继承大业,担任虎豹兄弟有限公司及星系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71年8月23日,因患脑溢血病,卒于南美洲智利国都圣第也哥旅次。逝世时年方49岁。
胡清才逝世后,留下夫人郑小仙及三个儿子督信、督义、督和及女儿爱心。胡清才夫人懂华文,为人和善,她继承了丈夫的遗缺,继任星系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星洲日报》董事主席,直至星系报业有限公司解体及《星洲日报》改组。
(材料来源1984年5月29、30、31新加坡《联合晚报》“虎过山林寂”)

文献资料来源:1987年   《龙岩师专学报》(现名《龙岩学院学报》)

作者:劲草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