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府科研资源整合共建产业园区再有大动作。昨日,国家高新区、广州黄花岗科技园中大园区(健康产业园区)、中侨园区、穗丰园区、万菱园区正式挂牌。这标志着黄花岗科技园新一轮发展规划正式启动。
以“园区经济”带动产业集群、从而推动“二次创业”,是黄花岗科技园新一轮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按照相关规划目标,黄花岗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规模大、辐射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基地和示范基地。
越秀区委书记贡儿珍对此介绍,目前越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设有专门技术研发部门的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具有龙头作用和规模效益的大型科技企业还不多,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为此,越秀区将借助广州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黄花岗科技园区的现有发展基础,整合好先烈路和太和岗工业区沿线的载体资源等,形成更大范围的科技产业集群,以此形成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亮点,进一步推动从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
越秀区科技局局长郭臻介绍,按照规划思路,预计到2010年,越秀将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符合越秀高科技产业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并将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好创意产业和健康产业两大经济增长点,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15万平方米园区促科技产业集群
据悉,新的4个园区挂牌后,黄花岗科技园所属产业园区扩展到10个,面积增加到15万平方米。
事实上,“园区经济”在黄花岗科技园已初具规模。记者了解到,去年黄花岗科技园新增5个科技产业基地,园区从原有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10个,初步形成“信息园”、“创意园”等。
越秀区推动与中山大学的“园区”化合作,实质是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以此推动信息服务业、健康产业和创意产业升级发展,成为辖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助推器。
据介绍,2007年黄花岗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达150亿元,实现税收近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5.3%。并初步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服务业、健康服务产业和创意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目前,落户黄花岗科技园发展的国内外上市的企业总数达9家,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企业达到90家,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达到35家。
盘活“烂尾地”扩大园区
针对现有园区发展较饱和,难以有效满足新入驻企业需求等问题,贡儿珍表示,将加强对越秀区范围内具备发展潜力的写字楼宇及包括“烂尾地”在内的土地资源等摸查工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加强政企合作,通过吸纳现有办公楼宇、合作兴建新楼宇等形式增加科技园区发展新载体,扩大产业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容量,拓展发展空间。
按照规划,越秀区还将通过置小换大、选商引资等办法,大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行业地位突出的成长型和规模型企业,引导科技产业往高端产业链、高文化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园区产业素质提档升级。
每年至少投100万元保护知识产权
郭臻介绍,为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示范企业”,从今年起,越秀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作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进一步调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越秀区下一步还将重点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技术辐射、行业示范、信息扩散和市场开拓中的“领头羊”作用,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创新集群,以进一步提升辖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与此同时,还将建设产业研究院、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区内各级科技资源,重点建设2-3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发展、壮大。
以“园区经济”带动产业集群、从而推动“二次创业”,是黄花岗科技园新一轮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按照相关规划目标,黄花岗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规模大、辐射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基地和示范基地。
越秀区委书记贡儿珍对此介绍,目前越秀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设有专门技术研发部门的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具有龙头作用和规模效益的大型科技企业还不多,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
为此,越秀区将借助广州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黄花岗科技园区的现有发展基础,整合好先烈路和太和岗工业区沿线的载体资源等,形成更大范围的科技产业集群,以此形成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亮点,进一步推动从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
越秀区科技局局长郭臻介绍,按照规划思路,预计到2010年,越秀将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符合越秀高科技产业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并将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好创意产业和健康产业两大经济增长点,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15万平方米园区促科技产业集群
据悉,新的4个园区挂牌后,黄花岗科技园所属产业园区扩展到10个,面积增加到15万平方米。
事实上,“园区经济”在黄花岗科技园已初具规模。记者了解到,去年黄花岗科技园新增5个科技产业基地,园区从原有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10个,初步形成“信息园”、“创意园”等。
越秀区推动与中山大学的“园区”化合作,实质是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以此推动信息服务业、健康产业和创意产业升级发展,成为辖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助推器。
据介绍,2007年黄花岗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达150亿元,实现税收近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5.3%。并初步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服务业、健康服务产业和创意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目前,落户黄花岗科技园发展的国内外上市的企业总数达9家,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企业达到90家,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达到35家。
盘活“烂尾地”扩大园区
针对现有园区发展较饱和,难以有效满足新入驻企业需求等问题,贡儿珍表示,将加强对越秀区范围内具备发展潜力的写字楼宇及包括“烂尾地”在内的土地资源等摸查工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加强政企合作,通过吸纳现有办公楼宇、合作兴建新楼宇等形式增加科技园区发展新载体,扩大产业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容量,拓展发展空间。
按照规划,越秀区还将通过置小换大、选商引资等办法,大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行业地位突出的成长型和规模型企业,引导科技产业往高端产业链、高文化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园区产业素质提档升级。
每年至少投100万元保护知识产权
郭臻介绍,为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示范企业”,从今年起,越秀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作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进一步调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越秀区下一步还将重点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技术辐射、行业示范、信息扩散和市场开拓中的“领头羊”作用,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创新集群,以进一步提升辖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与此同时,还将建设产业研究院、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区内各级科技资源,重点建设2-3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发展、壮大。
文献资料来源:2008-01-24   南方日报-C03
作者:陶达嫔 周哲 越宣
索取号:G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