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草堂到底跟谁姓 是否恢复“邱氏书室”名称引争论,市属7家博物馆年底下放越秀
本报讯 (记者李拉 通讯员汪浩 杨亚明)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将把万木草堂、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等原市属7家博物馆(纪念馆、管理所)管理权在年底前下放给越秀区,今后将可能考虑引入社会力量运作博物馆。而对于刚重新开放的万木草堂是否应该恢复原来“邱氏书室”名称,应该姓“康梁”还是姓“邱”,近期也引发争论。

探索社会化运作博物馆

  据介绍,今年5月在相关会议上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就表示,鉴于“南海神庙”下放给黄埔区取得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双丰收,今后广州将以此为经验,实行市属博物馆市、区分级管理。在保留8个市属博物馆的基础上,将其余14个博物馆分批下放给区,调动区管理文物的积极性,发挥文物社会经济效益。 

  而记者昨日从越秀区获悉,广州市将在年底前将7个市属博物馆(纪念馆)下放到越秀区,分别是高剑父纪念馆、陈树人纪念馆、万木草堂、越南青年训练班旧址、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届时人财物将全部移交。越秀区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对于这些博物馆今后的保护利用将探索社会化运作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开发,“明年起博物馆将全面免费开放,如果全部靠政府投入维护不仅负担重,模式也单一,不利于发挥这些文物的社会效益”,考虑借鉴澳门私人博物馆的经验,发掘不同的文物特色。不过由于涉及文物保护等细节,如何引入社会模式还在研究之中。

建议恢复“邱氏书室”名称

  而在准备移交的博物馆中,位于文德路与中山四路交接处的万木草堂因是近代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梁启超创办讲学之地而知名度颇高。

  不过近期对于万木草堂的命名及今后开发保护又有另一番见解。市人大代表、台盟越秀支部主委刘进贤就在建议中提到,邱氏书室是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广东一批邱氏先贤集资创办的本族子弟温书考试的寄宿之地,比陈家祠建筑时间还早50年。后来被康有为租借才有了万木草堂一说。近代台湾爱国志士、教育家、诗人邱逢甲也曾住在此处并营救过革命党人,至今这里仍是台湾邱氏后人寻根问祖、爱国爱乡之地。因此建议应该恢复“邱氏书室”的名称,还应该增加展示邱氏书室的历史。

  刘进贤还建议利用万木草堂(邱氏书室)附近地块创建逢甲成功大厦,介绍著名历史人物邱逢甲及台湾史地人文,使这里成为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集散地,再现万木草堂(邱氏书室)的历史辉煌。

  对此,有关方面表示,目前这些意见都在研究讨论之中,也不排除将此处同时挂名万木草堂和邱氏书室。

小资料

  万木草堂始建于1804年,是一座三间三进的硬山顶青砖祠堂式建筑,1891年被康有为租借作为讲学堂,培养了一批维新变法的骨干,梁启超便是万木草堂最早弟子之一,1983年8月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修缮后重新开放的一进建筑主要展示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的历史及图片。

文献资料来源:2008-11-06   南方都市报-A2 02

作者:李拉 汪浩 杨亚明

索取号:K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