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广东指导工作发表的关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讲话精神、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州调研考察强调的“通过建设宜居城乡,达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讲话精神和中共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市委常委会议上传达学习贯彻长春同志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从今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同志带队,深入全市12个区(县级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提出2009年实现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和201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
一是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实现全市城乡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由市区两级财政按各50%的投入比例配套资金,填补未建社区(村)文化室空白。农村地区重点利用宗族祠堂,改造为综合文化活动室。
——2010年,全市所有社区(村)文化室都配套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绿色网园”和一批群众文体活动设施。基本建成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社区“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
二是重点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打造文物文化遗产精品和旅游文化品牌。保护开发历史文化文物资源,精心修缮保护开发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南沙虎门炮台遗址、“十香园”、蒋光鼐故居、玉岩书院、崔与之故居。
——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举办“都市热浪”、“文化进社区”、“羊城之夏”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重点办好社区“周周乐”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好乡村“文化大篷车”巡演活动。
——打造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品牌。办好广州市民俗文化艺术节、乞巧文化节、农村文化欢乐节、水乡文化节等活动。
三是建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在保留事业机构、现有人员事业编制、事业拨款,提供配套专业演出剧场、合成排练场、演员宿舍、市属媒体与市属所有文艺院团定向项目合作、旅游剧场和市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基金会资金扶持的前提下,推动广州杂技团、歌舞团、木偶剧团等院团率先剥离优良资产和聘用演职人员成立企业性质剧团。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做大做强报业、新闻出版发行、数字电视等一批大型文化集团,鼓励非国有资产进入文化产业。
——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第一,筑巢引凤,吸引高级人才来穗创业发展。组建广州影视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制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摄制一批电视剧的计划。第二,建设社会文化大舞台,培养专业人才。第三,建立帮扶机制,培育各类业余文化人才。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形成公共文化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将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目标、内容、时间和程序向社会公开并作出承诺,推动公共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组建文艺节目配送中心,调动全市演出资源,实施订单式服务。加快全市中心图书馆建设,推出全市图书通借通还业务。
一是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实现全市城乡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由市区两级财政按各50%的投入比例配套资金,填补未建社区(村)文化室空白。农村地区重点利用宗族祠堂,改造为综合文化活动室。
——2010年,全市所有社区(村)文化室都配套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绿色网园”和一批群众文体活动设施。基本建成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社区“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
二是重点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打造文物文化遗产精品和旅游文化品牌。保护开发历史文化文物资源,精心修缮保护开发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南沙虎门炮台遗址、“十香园”、蒋光鼐故居、玉岩书院、崔与之故居。
——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举办“都市热浪”、“文化进社区”、“羊城之夏”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重点办好社区“周周乐”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好乡村“文化大篷车”巡演活动。
——打造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品牌。办好广州市民俗文化艺术节、乞巧文化节、农村文化欢乐节、水乡文化节等活动。
三是建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在保留事业机构、现有人员事业编制、事业拨款,提供配套专业演出剧场、合成排练场、演员宿舍、市属媒体与市属所有文艺院团定向项目合作、旅游剧场和市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基金会资金扶持的前提下,推动广州杂技团、歌舞团、木偶剧团等院团率先剥离优良资产和聘用演职人员成立企业性质剧团。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做大做强报业、新闻出版发行、数字电视等一批大型文化集团,鼓励非国有资产进入文化产业。
——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第一,筑巢引凤,吸引高级人才来穗创业发展。组建广州影视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制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摄制一批电视剧的计划。第二,建设社会文化大舞台,培养专业人才。第三,建立帮扶机制,培育各类业余文化人才。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形成公共文化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将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目标、内容、时间和程序向社会公开并作出承诺,推动公共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组建文艺节目配送中心,调动全市演出资源,实施订单式服务。加快全市中心图书馆建设,推出全市图书通借通还业务。
文献资料来源:2008-11-28    广州日报-A8
作者:广州日报
索取号:G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