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得带上多么巨大的偏见,才能够抹杀这个人在这座城市历史中留下的奇特痕迹。在我看来,起码过去的30年,叶健强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符号。不管外围观众是否看见,是否承认。
不过首先要承认的是,直到2004年转入摄影部做一名摄影记者,成为他手下的一名全羊城晚报最老的见习大学生之前,我并没有多么认真地看过他的作品。作为一个发烧摄影的文字记者,我还沉醉于夕阳、落日,“创作欲”最强烈的时候,凌晨5点起床,只为等待一缕罕见的光线。
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摄影界,一部徕卡m6,一卷黑白胶片,再加上一张“人文摄影”的标签,已经是发烧友最时尚的标签了。即使自诩“摄影最好的文字记者”,我依然无法摆脱光影的表象,对于强哥那些粗糙的影像视而不见。
我是想说,由此可见,在沙龙盛行的上个世纪80年代,强哥就开始坚持“跑街”,坚持记录,显得多么特立独行。所以即使在广州遍地都是手握高档相机的发烧友的现在,强哥的那些绝对忠实于日常广州的照片,依然显得如此罕见。
而且非常珍贵。
因为过去的30年,恰好是广州城市外貌与人的精神都在巨变的30年。今天的广州,早已不是那个叶健强的广州了。也不是任何别的摄影师的广州。时代已经过去,再没有人能用如此统一而连贯的风格忠实记录那个广州。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广州,是属于叶健强的。
羊城晚报图片总监颜长江曾经开玩笑说,强哥是只差一步成为大师。当时我深以为然。不过后来我明白了强哥这些照片的魅力所在:那个时代的广州,本来就是如此的混乱如此的不完美。假如强哥的照片曝光精准影调丰富,所有的人就该怀疑这些图像还算不算真实的广州。
与布列松的巴黎相比,它甚至没有几个“决定性瞬间”———其实我不相信这个瞬间是否存在,因为时间从来都在匀速地前行,有哪个瞬间比另一些瞬间更重要,更决定?
不知道谁造就了谁,也不知道广州与强哥之间谁更应该感谢谁。我唯一能肯定的是,1979到2008,广州影像的记忆片段里,叶健强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名字。
叶健强跑街———羊城市井30年新闻摄影作品展于2008年10月1日10时30分在举行开幕酒会。
地点:广州市署前路8号越秀区图书馆
展期:10月1日-15日 9∶00-17∶00
不过首先要承认的是,直到2004年转入摄影部做一名摄影记者,成为他手下的一名全羊城晚报最老的见习大学生之前,我并没有多么认真地看过他的作品。作为一个发烧摄影的文字记者,我还沉醉于夕阳、落日,“创作欲”最强烈的时候,凌晨5点起床,只为等待一缕罕见的光线。
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摄影界,一部徕卡m6,一卷黑白胶片,再加上一张“人文摄影”的标签,已经是发烧友最时尚的标签了。即使自诩“摄影最好的文字记者”,我依然无法摆脱光影的表象,对于强哥那些粗糙的影像视而不见。
我是想说,由此可见,在沙龙盛行的上个世纪80年代,强哥就开始坚持“跑街”,坚持记录,显得多么特立独行。所以即使在广州遍地都是手握高档相机的发烧友的现在,强哥的那些绝对忠实于日常广州的照片,依然显得如此罕见。
而且非常珍贵。
因为过去的30年,恰好是广州城市外貌与人的精神都在巨变的30年。今天的广州,早已不是那个叶健强的广州了。也不是任何别的摄影师的广州。时代已经过去,再没有人能用如此统一而连贯的风格忠实记录那个广州。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广州,是属于叶健强的。
羊城晚报图片总监颜长江曾经开玩笑说,强哥是只差一步成为大师。当时我深以为然。不过后来我明白了强哥这些照片的魅力所在:那个时代的广州,本来就是如此的混乱如此的不完美。假如强哥的照片曝光精准影调丰富,所有的人就该怀疑这些图像还算不算真实的广州。
与布列松的巴黎相比,它甚至没有几个“决定性瞬间”———其实我不相信这个瞬间是否存在,因为时间从来都在匀速地前行,有哪个瞬间比另一些瞬间更重要,更决定?
不知道谁造就了谁,也不知道广州与强哥之间谁更应该感谢谁。我唯一能肯定的是,1979到2008,广州影像的记忆片段里,叶健强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名字。
叶健强跑街———羊城市井30年新闻摄影作品展于2008年10月1日10时30分在举行开幕酒会。
地点:广州市署前路8号越秀区图书馆
展期:10月1日-15日 9∶00-17∶00
文献资料来源:2008-09-27   羊城晚报-B7
作者:阙道华
索取号:J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