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感怀
十子芳型沿可镌,三忠祀屋旧相连。
儒生怀抱关天下,诗事消沉过百年。
老榔疏疏人照水,山亭隐隐行成烟。
闲为风物当谁赋,长忆陈黎一辈贤。
清末民初的广东诗人梁鼎芬的这首诗感怀的是南园诗社的一段历史。南园是南汉名园,其故址在今文德路62号。《番禺县续志》称:“南园在今文明门外,背枕河流,胜地也。”文明门位于现在的文明路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正门的南面;南园位于文明门的东面。玉带河流过此地,河畔垂柳依依,楼阁壮丽,环境十分优美。元明两代诗人,常在这里雅集唱和,并结盟为南园诗社。“十子”与“陈黎”都是前后南园诗社的著名诗人。
“十子”指的是“前后五先生”。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多位青年诗人在南园建了一座“抗风轩”,创立南园诗社。这些诗人们思想开放,关注现实,一扫元末明初中原诗歌创作的纤弱之风,力驱浮靡,还之风雅,对明代岭南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称赞他们“尽扫淫哇出正声”、“开粤中一代诗风”。他们中的领袖人物是孙蕡、王佐、黄哲、李德和赵介五人,人称“南园前五先生”。
孙蕡,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平步人(今顺德平步乡)。南园五先生之首,也是五先生中留下诗歌最丰富的一位。孙蕡为人仪表堂堂,性格通达,于书无所不读,写起诗文不用打草稿,开卷展纸,挥笔即成。他的诗歌,初读似乎无刻意经营,但细加品味,则气象雄浑,有魏晋风度。
王佐,人称“听雨先生”,名气仅次于孙贲。其祖籍是山西永济,随父任官而居广州。他的诗作才思雄浑,体裁工整,与孙蕡各有千秋。时人评价谓:“构辞敏捷,王不如孙,句意沉着,孙不如王。”
黄哲,字庸之,人称“雪蓬先生”,番禺人。年轻时游遍岭南名山,后辞家出大庾岭,经过吴楚之地,游历燕齐之间,结交当时的湖海英豪,同游唱和,才名远播。
李德,字仲修,番禺人。自号采真子,因曾经任洛阳长史,人称“李长史”。他工于文辞,邃于经学,对《毛诗》、《尚书》研究尤精,做诗善于把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浑然天成之感。
赵介,字伯贞,番禺人。他不喜仕途,在自己的居所前种了两棵松树,名所居为“临清”,寓陶渊明“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表明淡泊名利的志向,因此又被人称为“临清先生”。
五先生中除赵介外,在明朝初期都担任官职,官声颇好。特别是黄哲和孙蕡二人,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民乐其宽”,受到百姓的爱戴。黄哲曾任山东东阿县县官,“剖决如流,案犊无停者”。他曾捐出俸禄,修筑水利,因勤政爱民,当他调离东阿县时,人们轮流抬轿相送。赵介则终生布衣,他遨游林泉,赋诗自娱,耻于攀附达官显贵,从不为权贵题诗作字。他们的人品和诗文受到人们的敬重,为纪念他们,后人在南园诗社旧址建了一座“五先生祠”。
明嘉靖年间,人们在南园建起一座祭祀宋末名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三忠祠”,与崖门大忠祠并峙。于是,名园与名祠相互辉映,诗人墨客竞相唱和。不久,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五人,因追慕“前五先生”而重结南园诗社,在抗风轩雅集豪吟,被尊称为“南园后五先生”。
欧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陈村人。史载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传世之作有千余首,其作品以直抒胸臆、不依傍古人而广受美誉。
黎民表,字维敬,自号瑶石山人,广东从化韶峒人,擅作古体诗,结构严谨、用笔沉着,最为世人所称道。王世贞说他“和平尔雅,出入建安、齐、梁间”。
梁有誉,字公实,号兰汀,广东顺德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嘉靖年间中举,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在京中,他受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宗臣、吴国伦、谢榛激赏,邀其入社,被世人合称“七才子”,也就是所谓的明代诗坛“后七子”。梁有誉的近体诗,婉约清新,继承了岭南诗派的现实主义传统。
李时行,字少偕,广东番禺县人。28岁任浙江嘉兴知县,后升任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因为同僚所忌,愤而辞官。此后云游四方,对景赋诗,抒胸中之幽藏,散孤愤之激气。在广州西郊筑浮丘草堂,建“小云林”别墅,作为读书会友之所。
吴旦,字而待,号兰皋,广东南海沙头乡人。儿时极聪颖,10岁能文。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后授官归州(今湖北秭归县)知州。著有《兰皋集》,今已失传,仅存18首诗。
这“五先生”不仅是诗坛高手,而且也是难得的清官。欧大任、李时行以执法公正、不屈从于权贵的淫威著称。欧大任任大理寺评事时,就平反了不少冤案。梁有誉则为抵制奸相严嵩而托病引退。黎民表为官“淡泊自甘”,“贫约如寒士”。他们重振南粤诗坛,不在腐败的官场随波逐流,其气节诗才都受人们敬仰。他们逝世后,均被列入乡贤祠和南园前后五先生祠,受后人祭祀。
明末,在陈子壮的发起下,黎遂球、曾道唯、高赍明、谢长文、区怀年、苏兴裔、梁佑逵等12人,再结南园诗社,复兴南粤诗坛,称“南园后劲”,亦被赞为“翩翩十二子”。这些诗人,大都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为反抗清朝的血腥统治,他们投笔从戎,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尤其是陈、黎师生二人,力支危局,共赴国难,事迹十分感人。黎遂球率领两广水陆义师赴赣抗清,英勇阵亡。陈子壮在家乡南海九江组织义军,围攻被清军兵盘踞的广州城,后来兵败被俘,慷慨就义,被列人“明末岭南三忠”。后人有诗赞云:“词客旧多亡国恨,骚人今有礼魂篇。”
清光绪末年,梁鼎芬以参劾奕劻、袁世凯被斥罢归粤,于宣统三年(1911年)与姚筠、李启隆、沈泽棠、吴道镕、汪兆铨、温肃、黄节等人发起重开后南园诗社于抗风轩,会者百数十人,极一时之盛。
从元末到清末的500年间,南园诗社几度继起,聚集着一批又一批高风亮节、德才兼备的贤人,他们清雅高洁的诗格品格,于粤中诗学影响深远。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修葺南园,并于南园旁建广雅书局。辟建成东、西、南、北、前、后六校书堂,又建罗浮精舍、十峰轩等楼宇,曲槛回廊,窗明树雅,遂成胜景。民国时期,这里成为广东图书馆南馆。
文献资料来源:2011年12月   广州文史
作者:邝桂荣
索取号:K296.51/3/76
本馆校对:周永贤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