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代欧大任(1516-1595)写的《百越先贤志》记:在今越秀区中山四路的秉政街附近,秦汉时期先后出了两位名人。父亲张戊是武将,儿子张买则是文臣。张买去世三百多年后,其原住地附近建了座秉正祠,以纪念他们父子为官秉正不阿。后来该祠附近一带成为街,便称秉政(古代政正二字相通)街。秉政街至今尚存,街中制作了介绍张买父子功勋的壁画,令人知道这里曾有张买是“开吾粤风气之先”的人。
据此说,古越秀第一位著名作家就是西汉初的张买。古越秀位于古广州(时称番禺)中心,那时古广州是南海郡的郡治,所以古籍记张买是南海人。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亦记:西汉孝惠帝时,南海人张买“侍游苑池,鼓棹能为越讴,时切规讽”。这就是说,汉惠帝刘盈执政时,张买随皇帝坐游船游览御花园时,借唱南越民歌反映民情,向皇帝进谏。
张买怎样成为皇帝身边的大臣呢?这与其父亲张戊有关。张戊在秦末时,随刘邦起义,南征北战,是作战勇敢、治军有方的名将。他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位广州籍名将,他所率领的岭南人部队,古籍称为“越骑”。他与周勃、樊哙、灌婴、华无害等将领一起,平定三秦,统一关中,立下了大功。但当刘邦建立汉朝,登上帝位赏功臣时,张戊己离开人世,所以没有封爵。大概是人走茶凉,其名字也远不如周勃、樊哙等大将那么为人熟悉。
张戊之子张买自小勤奋读书,不但诗文了得,还精于音乐。刘邦虽然没有封死去的张戊什么爵位,却也请张买到朝中当官。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当上皇帝,即汉惠帝,也称孝惠帝,任期是公元前194年至前188年。惠帝时,张买任大中大夫,属顾问之类的中央要职。能“正色立朝”,也就是秉正不阿,敢于向皇帝进谏、抨击不正之风。一次,汉惠帝命他陪伴在御花园划船,他借皇帝想听岭南民歌(越讴)之机,自编唱词,唱出针砭时弊、表达百姓心愿的谏言,令惠帝有所感悟。因为这一件事记于《百越先贤志》之中,故清初屈大均称他为“开吾粤风雅之先”。
公元前187年,刘邦之妻吕雉执政,史称高后,俗称吕后。她一上台,为了收买人心,便向大臣发问:以前有没有漏了封赏开国功臣?丞相上奏:张戊立汉之功未受封于理不公,他的功劳不比华无害少,华也受了封爵而张戊却没有。吕后于是追封张戊为南宫侯,由张买继承其爵位。张买不因有了爵位而浑噩为官,仍然敢于直谏。但是吕后当权时,朝中不正之风越来越烈,张买多次“不识时务”地说实话,遂遭同僚不断中伤,终致被罢官回乡。但他秉正不阿的政绩,长期受到正直大臣及老百姓的尊敬。过了三百余年后的汉灵帝时期(178-183),乡贤在其番禺旧居地附近,建起秉正祠,奉祀张买,并祀其父张戊。建祠时,附近百姓纷纷前来帮忙,惊动了地方官刘威,亲自带着下属来体验百姓敬重先贤之情,官员们把自身带的银两全部捐出,以助建祠。
后来还有个故事说明张戊张买的影响。据说宋朝时,在广西为官的张爱,来到广州旅游,流连于酒馆妓院之中。某日无意之中来到秉正祠中,细读祠内记下张戊父子功迹的碑刻,对照自己,深感愧疚。回到住所之后,彻夜不眠。第二天一早,他赶到秉正祠捐了一大笔银两修祠费用,然后赶回广西,以后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千多年过去,秉正祠己不存,但中山四路的秉政街犹在,纪念着汉代秉正不阿的名臣。据说张爱在离开秉正祠时吟道:
张戊父子早化仙,
祠扬秉正己千年。
我来顿识生民愿,
烟花何敢再留连。
据此说,古越秀第一位著名作家就是西汉初的张买。古越秀位于古广州(时称番禺)中心,那时古广州是南海郡的郡治,所以古籍记张买是南海人。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亦记:西汉孝惠帝时,南海人张买“侍游苑池,鼓棹能为越讴,时切规讽”。这就是说,汉惠帝刘盈执政时,张买随皇帝坐游船游览御花园时,借唱南越民歌反映民情,向皇帝进谏。
张买怎样成为皇帝身边的大臣呢?这与其父亲张戊有关。张戊在秦末时,随刘邦起义,南征北战,是作战勇敢、治军有方的名将。他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位广州籍名将,他所率领的岭南人部队,古籍称为“越骑”。他与周勃、樊哙、灌婴、华无害等将领一起,平定三秦,统一关中,立下了大功。但当刘邦建立汉朝,登上帝位赏功臣时,张戊己离开人世,所以没有封爵。大概是人走茶凉,其名字也远不如周勃、樊哙等大将那么为人熟悉。
张戊之子张买自小勤奋读书,不但诗文了得,还精于音乐。刘邦虽然没有封死去的张戊什么爵位,却也请张买到朝中当官。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当上皇帝,即汉惠帝,也称孝惠帝,任期是公元前194年至前188年。惠帝时,张买任大中大夫,属顾问之类的中央要职。能“正色立朝”,也就是秉正不阿,敢于向皇帝进谏、抨击不正之风。一次,汉惠帝命他陪伴在御花园划船,他借皇帝想听岭南民歌(越讴)之机,自编唱词,唱出针砭时弊、表达百姓心愿的谏言,令惠帝有所感悟。因为这一件事记于《百越先贤志》之中,故清初屈大均称他为“开吾粤风雅之先”。
公元前187年,刘邦之妻吕雉执政,史称高后,俗称吕后。她一上台,为了收买人心,便向大臣发问:以前有没有漏了封赏开国功臣?丞相上奏:张戊立汉之功未受封于理不公,他的功劳不比华无害少,华也受了封爵而张戊却没有。吕后于是追封张戊为南宫侯,由张买继承其爵位。张买不因有了爵位而浑噩为官,仍然敢于直谏。但是吕后当权时,朝中不正之风越来越烈,张买多次“不识时务”地说实话,遂遭同僚不断中伤,终致被罢官回乡。但他秉正不阿的政绩,长期受到正直大臣及老百姓的尊敬。过了三百余年后的汉灵帝时期(178-183),乡贤在其番禺旧居地附近,建起秉正祠,奉祀张买,并祀其父张戊。建祠时,附近百姓纷纷前来帮忙,惊动了地方官刘威,亲自带着下属来体验百姓敬重先贤之情,官员们把自身带的银两全部捐出,以助建祠。
后来还有个故事说明张戊张买的影响。据说宋朝时,在广西为官的张爱,来到广州旅游,流连于酒馆妓院之中。某日无意之中来到秉正祠中,细读祠内记下张戊父子功迹的碑刻,对照自己,深感愧疚。回到住所之后,彻夜不眠。第二天一早,他赶到秉正祠捐了一大笔银两修祠费用,然后赶回广西,以后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千多年过去,秉正祠己不存,但中山四路的秉政街犹在,纪念着汉代秉正不阿的名臣。据说张爱在离开秉正祠时吟道:
张戊父子早化仙,
祠扬秉正己千年。
我来顿识生民愿,
烟花何敢再留连。
文献资料来源:2014年1月   摘自《千年文脉》
作者:龚伯洪著
索取号:K296.51/158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