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在读什么书?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时不时费尽心思地把“阅读”选择为我们的话题。恕我直言,这种费尽苦心的好心实际上可能会是徒劳的。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了一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哪个更重要”中学生辩论赛。如果我参加,我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当然,辩论赛只是一场语言的游戏,抽签选了读书的数量就为数量辩护,选了读书的质量就要为质量站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每年读书节到来之前,读书都会成为话题,这也源于一个基本的现实,人们每天都在看许多文字,比如微信等等,如果算字数的话,也许进入眼球的文字量会超过自己的上一辈,但是这不能等同于读书——— 无论是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书是一本一本的,而散落在网络上的文字只是一段一段,甚至不成段落和句子。用时髦的话来形容就是碎片化的阅读。也许我可以这样概括,在这个时代,我们看的文字比任何时代都要多,但读的书比任何时代都要少。敲出来的字比任何时代都要多,写出来的字比任何时代都要少。是否科技进步了,文化退步了呢?我真不敢下这个结论。

    记忆当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全民阅读的黄金时代。一来刚刚解禁,很多经典书籍纷纷出现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逛书店是那个时代最奢侈的享受。口袋里面的钱真的有限,下决心买一本书之前不知道会翻阅多少本书,这在无意中也扩大了个人的阅读量。有的书就是直接在书店里站着读完的。那个时候书店不许坐在地上读书。二来那个时代有个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各种夜校夜大兴起。白天工作晚上读书——— 不管是在学校读还是在家读——— 成了无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大概就跟现在无论上班还是下班都在看手机一样的普遍。

    哪怕只是粗通文字阅读其实也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阅读量为什么被挤掉了呢?功利时代首位的原因应该是阅读无用。所谓无用就是阅读既不能帮人升官也不能帮人发财。功能性原则永远是第一原则。这解释了为何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总是摆满了实用类书籍的现实。所谓阅读陶冶性情提高素质只是说辞。本质也还是功利的。人饿了要吃饭是本能,当然你也可以说吃饭是为了健康。但是阅读早已不是太多人的本能了。因为人们的眼球现在不饿。绝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给手机占用了。其实手机也可以用以阅读电子书。但是占用最大量时间的应该是社交平台。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假如一个小时可以读二十页书的话,那么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六十页书。但是现在人们选择的是三个小时无休止无意义地刷屏,而不是选择六十页书。这是个铁一样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时不时费尽心思地把“阅读”选择为我们的话题。恕我直言,这种费尽苦心的好心实际上可能会是徒劳的。孩子零食吃多了就不想正常吃饭,这很正常,何况现在被人劝说要去阅读的人都早已不是孩子。应该说,读的还会读下去,玩的也会继续玩下去。说起来很有趣,为什么全民健身不用怎么号召就那么多人天天跑步骑单车做运动,但是为什么号召全民阅读就那么难呢?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本是很多人都不认可不接受的成长目标啊。□陈扬

文献来源:2016-04-19   南方都市报-AII02

作者:陈扬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