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古人员在先烈路发现多个古墓,有人叹道:“先烈路果真多墓地。”确实,全长3公里的先烈路,近代名人的陵墓就有20多个,古墓更是多不胜数。———大吉利是,饮紧茶讲咩古墓?不过,讲古佬真系有古仔同各位朋友分享喔。(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先烈路原名东沙马路,寓意由大东门外至沙河。因中段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1921年改今名,是全国唯一以“先烈”命名的道路。
先烈南路,南端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园内还有红花岗四烈士幕,也就是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钟明光的陵墓及叶剑英墓园;西侧有兴中会坟场及邓荫南墓。
先烈中路,西侧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史坚如、杨仙逸、潘达微、邓仲元、冯如等墓及越南范鸿泰烈士墓等在内;西侧牛王庙山上有庚戍新军起义烈士墓;东侧靠近广州动物园有张民达墓和华侨五烈士墓。
先烈东路,南侧沙河顶有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北侧驷马岗有朱执信墓。
讲到先烈路,不得不提黄花岗。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三月廿九日,同盟会在中国各地及华侨中挑选160多名骨干,组成先锋队,在黄兴率领下起义。起义军从设在广州越华路小东营5号的指挥部等地出发,一举攻入清两广总督府,两广总督张鸣岐逃脱。当晚,清军组织大规模的反扑,起义军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黄兴、赵声等部分起义军辗转撤回香港,而未能逃出广州城的革命党人,不少惨遭敌人杀害。死难烈士的遗骸陈尸在咨议局前的空地上。后来,革命党人潘达微以《平民报》记者身份冒险四处奔走,终于劝得广仁善堂将东郊红花岗上的一片义地献出。潘达微想方设法收集了72具烈士遗骸,埋于红花岗。他喜欢菊花,认为黄菊高洁清雅,有傲霜的节操,故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
要问何以先烈路墓地甚多,讲笑噉讲,或许此处是一个适合藏龙聚虎的福地,否则点解动物园的虎园就在附近呢?但在讲古佬看来,先烈路在大东门以东地区,在旧日广州城东门以外,多为荒凉之地,先烈路地靠半山,确实是古人安葬先人的好选择。
文献来源:2010-08-21   南方都市报-AⅡ02
作者:颜志图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