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委会)2008年第一次会议昨日举行并首次公开全程,《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成为此次会议的讨论焦点。在汇集专家意见后,市规划局将对该保护规划进行修订,然后进行公示,再提交规委会表决,之后再交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最后提交市人大审议。
七个议题讨论前三
昨日的会议本来安排了七个议题,分别是:广州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修订稿)、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天河分区AT1113规划管理单元(广电集团用地)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白云分区AB3106规划管理单元(京溪大酒店用地)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白云分区AB3002、AB3101规划管理单元(天洲广场地区)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芳村分区AF0601-AF0605规划管理单元(广州卷烟二厂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天河分区AT1112规划管理单元(珠江新城L3-2地块)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
由于时间有限,专家们仅讨论了前三个议题,后四个议题将以书面形式发给专家,专家以书面形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划定48片历史文化街区
该保护规划在全市共划定48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其中在历史城区内划定22片,历史城区外的市域范围内划定26片。据了解,以前的规划中,在历史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为11片,此次将11片重新整合为9片,又新增了13片。新增的13片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华林寺、海珠南—长堤、宝源路、多宝路、宝华路、和平中、光复南、文德南、洪德巷等。
规划还提出了“八个主题区域”,即莲花山自然人文主题区域、从化市历史村镇主题区域、沙湾镇岭南市镇主题区域、黄埔港丝绸海路主题区域、先烈路革命史迹主题区域、三元里鸦片战争主题区域、长洲岛军校史迹主题区域、沿珠江工业旧址主题区域。
典型骑楼街分四区保护
该保护规划提出,对广州市典型骑楼街分为四个区加以保护:
一是大新路—海珠南路骑楼区:由人民南路、大新路、海珠南路、一德路、靖海路、长堤大马路等组成,规划应保护现有骑楼格局,对缺失的路段进行规划建设,以形成连续的街道景观,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应使其成为上下九商业区与珠江沿岸办公商务区之间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区域。
二是西关骑楼环:由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宁路、龙津西路、龙津东路、人民中路组成,规划应保护、改造、新建等方式,尽可能地补齐、完善西关骑楼环。通过骑楼环,将荔湾分区的重要商业中心区与文物古迹、革命遗迹等人文景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既保护恢复老城区的空间格局,提升老城区文化内涵和荔湾分区旅游内涵的作用,获得多重效益。
三是北京路—万福路骑楼区:由北京路、文明路、文德南路、万福路、大南路、泰康路、珠光路、德政南路等组成,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对道路沿线非骑楼区域进行建设,但应保持骑楼街的形式,同时控制高度,进一步完善北京路周边地区的商业配套设施。
四是同福路—南华路骑楼区:由南华西路、南华中路、洪德路、同福西路、同福中路、同福东路组成,规划重点保护同福路沿线现存的骑楼建筑的传统风貌,使之成为珠江南岸重要的风貌保护带,同时适当恢复并强化其传统商业功能,鼓励发展适合骑楼建筑特点的小规模零售业。
委员意见
有委员提出,该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遗产所列的重点区域中遗漏了越秀区。“越秀区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和精华所在。”该委员认为,应该具体介绍历史文化遗产在越秀的分布特证。该委员还提到,珠江是广州重要水陆文化景观,而珠江两岸也留下了许多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化史迹,如黄埔区鸦片战争时期留下的炮台,珠江港口留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史迹、莲花山、镇海楼等也应该在历史分布特征中得到补充。
施红平委员认为,该保护规划在历史城区规划范围上不够合理,有些重点地方没有列入其中,如中共三大旧址及国民党在广东活动场所均未列入历史城区规划范围之中,反而一些解放后才形成的城区却列入历史城区的规划范围中。
重点区域漏了越秀
“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保护还要利用!”在昨日的规委会会议上,众多规委会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问题。林兆璋委员指出,该保护规划在谈到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时较为充分,但却对历史遗迹的利用只字未提。史小予委员也提出,无论是国外的城市还是香港澳门,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同时都加以利用,“如果只保护不利用,到最后就变成了‘拿历史遗迹当学问来做’,而不能真正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对于专家们的该观点,广州市政府秘书长陈如桂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利用不是破坏,而是更好地保护”。
七个议题讨论前三
昨日的会议本来安排了七个议题,分别是:广州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规则(修订稿)、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天河分区AT1113规划管理单元(广电集团用地)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白云分区AB3106规划管理单元(京溪大酒店用地)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白云分区AB3002、AB3101规划管理单元(天洲广场地区)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芳村分区AF0601-AF0605规划管理单元(广州卷烟二厂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天河分区AT1112规划管理单元(珠江新城L3-2地块)控制性规划导则更改。
由于时间有限,专家们仅讨论了前三个议题,后四个议题将以书面形式发给专家,专家以书面形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划定48片历史文化街区
该保护规划在全市共划定48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其中在历史城区内划定22片,历史城区外的市域范围内划定26片。据了解,以前的规划中,在历史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为11片,此次将11片重新整合为9片,又新增了13片。新增的13片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华林寺、海珠南—长堤、宝源路、多宝路、宝华路、和平中、光复南、文德南、洪德巷等。
规划还提出了“八个主题区域”,即莲花山自然人文主题区域、从化市历史村镇主题区域、沙湾镇岭南市镇主题区域、黄埔港丝绸海路主题区域、先烈路革命史迹主题区域、三元里鸦片战争主题区域、长洲岛军校史迹主题区域、沿珠江工业旧址主题区域。
典型骑楼街分四区保护
该保护规划提出,对广州市典型骑楼街分为四个区加以保护:
一是大新路—海珠南路骑楼区:由人民南路、大新路、海珠南路、一德路、靖海路、长堤大马路等组成,规划应保护现有骑楼格局,对缺失的路段进行规划建设,以形成连续的街道景观,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应使其成为上下九商业区与珠江沿岸办公商务区之间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区域。
二是西关骑楼环:由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宁路、龙津西路、龙津东路、人民中路组成,规划应保护、改造、新建等方式,尽可能地补齐、完善西关骑楼环。通过骑楼环,将荔湾分区的重要商业中心区与文物古迹、革命遗迹等人文景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既保护恢复老城区的空间格局,提升老城区文化内涵和荔湾分区旅游内涵的作用,获得多重效益。
三是北京路—万福路骑楼区:由北京路、文明路、文德南路、万福路、大南路、泰康路、珠光路、德政南路等组成,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对道路沿线非骑楼区域进行建设,但应保持骑楼街的形式,同时控制高度,进一步完善北京路周边地区的商业配套设施。
四是同福路—南华路骑楼区:由南华西路、南华中路、洪德路、同福西路、同福中路、同福东路组成,规划重点保护同福路沿线现存的骑楼建筑的传统风貌,使之成为珠江南岸重要的风貌保护带,同时适当恢复并强化其传统商业功能,鼓励发展适合骑楼建筑特点的小规模零售业。
委员意见
有委员提出,该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遗产所列的重点区域中遗漏了越秀区。“越秀区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和精华所在。”该委员认为,应该具体介绍历史文化遗产在越秀的分布特证。该委员还提到,珠江是广州重要水陆文化景观,而珠江两岸也留下了许多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化史迹,如黄埔区鸦片战争时期留下的炮台,珠江港口留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史迹、莲花山、镇海楼等也应该在历史分布特征中得到补充。
施红平委员认为,该保护规划在历史城区规划范围上不够合理,有些重点地方没有列入其中,如中共三大旧址及国民党在广东活动场所均未列入历史城区规划范围之中,反而一些解放后才形成的城区却列入历史城区的规划范围中。
重点区域漏了越秀
“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保护还要利用!”在昨日的规委会会议上,众多规委会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问题。林兆璋委员指出,该保护规划在谈到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时较为充分,但却对历史遗迹的利用只字未提。史小予委员也提出,无论是国外的城市还是香港澳门,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同时都加以利用,“如果只保护不利用,到最后就变成了‘拿历史遗迹当学问来做’,而不能真正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对于专家们的该观点,广州市政府秘书长陈如桂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利用不是破坏,而是更好地保护”。
   
文献资料来源:2008-07-25   新快报-A23
索取号:D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