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国民政府拆了城垣,利用遗下的墙基筑起了大马路,学宫贡院外的新路便以原“文明门”命名为“文明路”。新马路自有新马路的派头,宽敞的道路,清一色的风雨骑楼。再加之旧学地的广府学宫、广东贡院都相继更为新式学堂,文明路一线也呈现出未曾有过的新气象。与马路那头的西关形成较大的反差。就连制作销售家具木器的匠人也觉出了其中的玄机,各找各的买家,各占各的市场。西关,富商巨贾聚居,大屋深宅,尤喜那种色泽深沉、雕工繁复的酸枝红木家具,于是下九路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红木家私;文明路,学子英才云集,说的是民主,谈的是革新,还是简洁实用的白木家具更适合他们的居室,于是文明路成为白木家具业的集散地。
广州消防所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47号,现为广州市消防队
文明路上那数个连续大拱是人们早已熟悉的市消防队所在地,但却不知它是这座城市最早建立的消防所旧址。旧时的广州饱受火患之害。西关十五、十六甫大火三昼夜,毁房近两万间,死伤无数;谷埠妓寨一场大火,数百艘紫洞花艇顷刻间化作灰烬;天子南库十三行也屡遭火患,最后一次烧了整整七天,大量的白银融为银水流入沟中,凝结成长达一二里的大银块。1903年,广州引入西方消防模式,正式在海珠南路成立官办消防所,在各街备水喉水车,组织救火义勇队,每遇火险,总能及时熄灭,再不至于让一场大火肆虐数日。1924年,消防总所迁至文明路今址,筑瞪望报警高塔。立于塔上,全城火情一览无余。
中山大学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215号
科举被废那年,城东的广东贡院改为了“两广速成师范馆”,后陆续更名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旧时的考棚堂廨也悉数改为了大礼堂、教学楼、学生宿舍、天文台、体育场等。今仅存明远楼、天文台,以及当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大礼堂。鲁迅先生来中大任教期间,曾在这礼堂钟楼上暂住了两月。
中共广东区委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194-200号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代表租下位于文明路上的公寓成立中共广东区委,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军事部、学生运动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机构,管辖和领导两广、闽南、贵州以及南洋等地的革命活动。1924年,周恩来从法国回国后接任区委委员长,后调至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夫妇、李富春夫妇与李之龙等人都安排在附近的文德楼上居住。共青团最早的机关也设在这里的二楼办公,编辑出版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进步期刊。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246、 248号
1925年,来到广州的胡志明租下文明路东首的一栋三层楼房,秘密开展革命运动,组织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劳动党前身),以及举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并邀请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人来此讲课。训练班举办两期后,因不敷使用,迁往他地继续举办。学员毕业后,多回了越南,仅有少数继续留在中国从事革命。
广州消防所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47号,现为广州市消防队
文明路上那数个连续大拱是人们早已熟悉的市消防队所在地,但却不知它是这座城市最早建立的消防所旧址。旧时的广州饱受火患之害。西关十五、十六甫大火三昼夜,毁房近两万间,死伤无数;谷埠妓寨一场大火,数百艘紫洞花艇顷刻间化作灰烬;天子南库十三行也屡遭火患,最后一次烧了整整七天,大量的白银融为银水流入沟中,凝结成长达一二里的大银块。1903年,广州引入西方消防模式,正式在海珠南路成立官办消防所,在各街备水喉水车,组织救火义勇队,每遇火险,总能及时熄灭,再不至于让一场大火肆虐数日。1924年,消防总所迁至文明路今址,筑瞪望报警高塔。立于塔上,全城火情一览无余。
中山大学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215号
科举被废那年,城东的广东贡院改为了“两广速成师范馆”,后陆续更名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旧时的考棚堂廨也悉数改为了大礼堂、教学楼、学生宿舍、天文台、体育场等。今仅存明远楼、天文台,以及当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大礼堂。鲁迅先生来中大任教期间,曾在这礼堂钟楼上暂住了两月。
中共广东区委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194-200号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代表租下位于文明路上的公寓成立中共广东区委,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军事部、学生运动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机构,管辖和领导两广、闽南、贵州以及南洋等地的革命活动。1924年,周恩来从法国回国后接任区委委员长,后调至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夫妇、李富春夫妇与李之龙等人都安排在附近的文德楼上居住。共青团最早的机关也设在这里的二楼办公,编辑出版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进步期刊。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 地址:越秀区文明路246、 248号
1925年,来到广州的胡志明租下文明路东首的一栋三层楼房,秘密开展革命运动,组织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劳动党前身),以及举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并邀请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人来此讲课。训练班举办两期后,因不敷使用,迁往他地继续举办。学员毕业后,多回了越南,仅有少数继续留在中国从事革命。
文献资料来源:2012年7月   摘自《寻城记•广州》
作者:田飞 李果
索取号:K926.51/56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