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上,有一座非常引人瞩目的天主教堂。它那两座高高的塔尖直插云霄,呈势不可挡之状,气宇非凡,令人心生敬畏和由衷的赞叹。它就是坐落在清朝两广总督衙门的旧址上的石室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现存教堂、主教府和东西的颐铎堂。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北向南,南立面高58.5米,分为3层。底层开3个尖拱券门,二层当中是用石头雕刻镂空的圆形玫瑰窗,三层为钟楼,一对八角形的尖形塔顶高峻陡峭,东塔装有4具法国运来的大铜钟,西塔原装机械计时钟。整座建筑的尖形拱窗、玫瑰窗、女儿墙及室内装饰精细,束柱的柱头以变形的麦穗作装饰,束柱柱础并在一起表示坚如磐石,出水口为中国传统风格的石狮式样。
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建筑师设计,中国石匠蔡孝负责建造而成。共耗资40万金法郎,历时25年始建成,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
话说广州为什么要建一座这么漂亮的教堂呢?故事还得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讲起。那是在1856年,英法联军攻陷了广州,并把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当时罗马教廷任命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传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为平地的两广总督部堂地基,并要求划给他建教堂,但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明稽章请法军司令出面,写信威胁劳崇光如果1天以内不给土地给他,法军将实行全城戒严,于是1861年,中法不平等条约规定,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岸地方其租地自行建礼拜堂学房。明稽章曾回法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50万法郎专款。于是开始筹划建设这座教堂。
石室的设计和施工指挥,原是一位法国建筑师。但是由于法国建筑师指导施工不当,工程进展缓慢,动工数年仅垒砌几尺高。后来,来自广东五华的石匠蔡孝提议采用土吊办法,每块石旁先凿卯眼,再用铁枝贯穿起来砌,保证了整体的牢固。蔡孝的这一套独特的施工方法果然有效,进度明显加快。使法国佬心服口服,并委任蔡孝作为石室工地的“总管工”。
经过蔡孝和众工人二十五年的努力,终于把石室教堂顺利建成。广东建筑工人的聪明才智和坚韧毅力,给法国建筑师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中西两种不同的建筑文化在碰撞中有机融合,使得石室教堂最后成为法国哥特式的外形,朝向是中国式的,采用中国传统的桐油糯米石灰浆砌筑的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
当我们走近石室圣心大教堂,看见这花岗岩石构筑的冲天三角形尖顶,两排大型石柱支撑着尖形交错穹窿,一种庄严之感油然而生。我们的脑海里一下子就会浮现出一百多年前,教堂的工地上,勤劳、智慧的岭南人民砌筑着一块又一块石头的场景。当我们为这座充满哥特式艺术气息的建筑拍手叫绝的时候,也请为我们的岭南建筑工人而喝彩致敬!
作者: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