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文化站只能给大妈跳广场舞? 其实是功能强大静待街坊利用
“文化站?是不是大妈跳广场舞的地方?”如果你还这样看待广州各街镇的文化站,那就OUT了。12月初,由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文化站主办,以异地务工人员为主体开展的系列文化汇演活动“2016年金雁文化艺术节”,吸引了200多个团体及个人选手报名,包含声乐、器乐等多个门类,“文化站”的强大功能由此展现在市民面前。
事实上,广州市各街镇的文化站除了担负着向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的任务,还创造、创新着街区文化。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各街镇文化站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悄然升级,举办运动会、推广乞巧文化、组织粤剧私伙局和龙狮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办儿童图书室、挖掘提升传统的舞火龙文化……真是琳琅满目啊。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汉章 李应华 谢源源 朱清海 邓毅富 方阳麟
【体育先锋型】
●越秀区建设街文化站
各种项目免费开班还能办运动会
越秀区建设街是建国后广州市第一个建筑工人新村所在地,建国初期有人种下一棵榕树,几十年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榕树头”也逐渐成为街坊聚会的地方。近年来,街道在大榕树所在的建设二马路建起了小广场,这里更成了街坊们跳广场舞的旺地。而建设街文化站,就坐落在榕树头广场旁边。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看到,建设街文化站的一楼入口是一个圆形大门,门上装有极富地方特色的“趟栊”。文化站二楼设有“建设新村历史微型博物馆”,里面展出的部分物件是由生活在附近的老工人捐赠,反映“老建设人”的光辉岁月。而在二楼的另一侧,是建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平日会和文化站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举办一些活动。
建设街文化站站长肖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高雅艺术展是该站的一大特色。依托宽敞明亮的展厅,文化站与民间的书法协会、摄影协会开展“双结对”,今年至今已举办了12场书法、摄影展。建设街下辖的9个社区,也分别拥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下棋。
肖女士说,有人可能会觉得,文化站就是给大妈跳广场舞的,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站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特别是今年年初,越秀区在全区文化站铺开“一站两点”(文化体育工作站、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国民体质监测点)后,文化站就担负起推动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重任。
如今,建设街文化站成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小基地,太极、八段锦、瑜伽,以及即将开班的有氧健身操,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文化站大门处等提前预告,感兴趣的社区居民都能免费参加。”肖女士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12月10日,建设街文化站在附近的广州市第17中学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街道辖内9个社区的居民和辖区的机关团体单位共200多人,组成12支队伍参加鸿运彩球、龟兔赛跑等简单的团队接力项目。“一场运动会下来,‘运动员’们表示不过瘾,让我们多组织类似活动。”肖女士说,为了更好地方便社区居民强身健体,文化站将与周边一些运动场所签约,或寻求与相邻的街道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免费锻炼。下一步,文化站还将组织篮球、羽毛球等社区联赛。
【传统文化型】
●天河区珠吉街文化站
为办乞巧节等业务会一年忙到头
说到文化站,天河区珠吉街文化站不能不提。珠吉街的珠村享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盛名,这里的民俗世代传承,文化站尤其重视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和保护,特别是乞巧文化。目前,珠吉街文化站已成为广东省百佳文化站之一,并正在积极申请省特级文化站。
珠吉街文化站站长杨静告诉新快报记者,珠吉街文化站可不是一个闲职部门,要负责的东西很多,比如今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文化站就负责进行有关乞巧节历史及文化、新闻写作、解说技巧、仪态仪表等培训;此外还进行活动流程及相关工作的实操,邀请民俗文化专家到现场授课,增加文化认识,提高解说技巧,为节会顺利进行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保障;还组织了1000多件乞巧手工艺品与广大市民见面。“要提前很长时间进行准备,而乞巧节过后又要总结,为明年做准备。加上文化站的其他业务,可以说一年到头都非常忙碌。”杨静说。
在珠吉街文化站的多年努力下,天河乞巧习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村被评定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十大特色街(村)”,珠吉街被文化部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珠吉街文化站组织珠村巧姐制作的乞巧微型工艺品累计已达到数万件,吸引游客共200多万人次,乞巧文化节已经发展成为广州的重要文化品牌。
●番禺区钟村街文体中心
四大节日可靠私伙局广场舞撑场
番禺区钟村街文体服务中心占地4164平方米,坐落在钟村街文化体育综合大楼,设有乒乓室、图书阅览室、绿色网园、钢琴培训室、书画摄影展览厅等活动场地,都是免费开放。
该中心工作人员凌誉琴负责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她告诉新快报记者,钟村街共有4个社区、8条村,其中每条村都有私伙局,每个社区都有文艺团队,单祈福社区就有20多支队伍。“在每年的四大节日,我们的私伙局和广场舞团队就能把一台晚会撑起来。”凌誉琴说,由此可见钟村街文艺团队有多活跃。
“从以前的拍拍大腿抖抖脚,到现在的专业演出,文化服务中心搭建了很多平台。”经常在谢村乐社唱粤曲的琼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在二十几岁时就已在文化站唱粤曲,还因此与爱人结缘。如今她的儿子在粤剧学校学习,就在今年,她和家人参加广州市里的比赛,还获得了金奖。
在钟村,除了私伙局,龙狮队也很有名。提起钟村龙狮可就“威水”了,2006年,钟村龙狮队参加了多哈亚运会开幕式表演,2010年还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曾获得奖牌无数。钟村武术协会秘书长滔叔致力于钟村龙狮文化传承发展,2015年,他走进钟村各中小学中,举行“龙狮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龙狮。如今,钟村中小学开办了龙狮特色课程,而在村内,每逢周五六晚上都有人“习狮练武”,可谓“遍地开花”。
“我在这里(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了10年,这几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更多文化活动场所、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便民。”负责体育工作的丘伟嘉说,钟村街已建成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6个国民体育监测点,今年11月还将免费监测送到社区,超过500人参加了免费体育监测。现在村村都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每年组织“一大球”、“一小球”等活动。
文献来源:2016-12-19   新快报-A08/09
作者:陈海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