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追寻革命精神源泉,汲取永远奋斗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沿阵地,共产主义在这里广泛传播,工人运动在这里风起云涌,农民运动在这里蓬勃发展。在广州的寻常巷陌里,保存着大量中国共产党从萌芽、组建到茁壮成长的历史印记,红色梦想在这座英雄城市绽放。从今天起,广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走进广州的红色史迹现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为广州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争当排头兵注入精神动力。
广州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十中小红楼,这个巷陌深处的小楼在广东党史上却是赫赫有名。1920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在“小红楼”里开办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和“注音字母教导团”,培养党的干部人才,有了“党校”雏形。1921年3月,陈独秀担任首任书记的广州共产党小组在“小红楼”成立。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中共广东支部在“小红楼”诞生。经过近百年的沧桑,“小红楼”原址上复原了昔日宣讲员养成所的办学场景,成为“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光辉的历史写进了十中的校本课程,每位同学都熟知,并向公众敞开大门,接受团体预约参观,助力基层党建。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陈独秀在这里一手创办“党干部”摇篮
穿过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街巷,在广州市第十中学的操场上,记者见到这栋红砖绿瓦的两层小楼。楼身左侧刻着“小红楼”三个金色大字,正面挂着一幅横匾,上书“党的光辉照万代”。墙上的碑刻宣告它的身份:“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广州共产党小组和广东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诞生。
推门走进一楼,仿佛回到了98年前,这里复原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的办学场景。只见黑板板书上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的历史使命”。十中校长张智辉介绍,这正是当时养成所的入学考试题目。陈独秀苦心创办经营这所学校,其宗旨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造就将来开展群众工作的干部”。
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黄穗生向记者介绍说,当时陈独秀正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到广州来之前,与李大钊是有过商议的,并且达成了共识,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到广东建立共产党组织”。1920年底他在“小红楼”里开办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和“注音字母教导团”,具有“党校”的雏形。除了文化知识,还讲授十月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以提高基层宣传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成为培养共产党干部的摇篮。
谭平山等人在这里创办了广东党支部
1921年3月,广州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活动地点主要在“小红楼”及周边。党员有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等9人。小组成立后,通过《广东群报》《劳动与妇女》等机关刊物,形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还成立了有8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发展组织做准备。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黄穗生说,在此之前,全国有地方党组织6个,广州就是其中之一。1921年8月,谭平山等人在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地点仍然在“小红楼”。黄穗生说:“中共广东支部成立后,大力发展组织,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培养了许多党员和干部”。
今日小红楼:
成党史教育基地 中学生做讲解员
因为种种原因,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一度湮没在历史岁月中,不为人知。直到20世纪70年代,曾任宣讲员养成所教员的谭天度老同志重访素波巷,其时已经年逾八旬的老人指认,当年的广东支部就在“小红楼”的原址上。1995年,102岁的谭天度再次来到现场认证小红楼就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
近年来,十中的老师们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整理了相关资料,布置了陈列展览厅。“《广州日报》的多次报道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动力”,负责布置展厅的陈满钗主任指着印在墙上的报道对记者说。
当时,《广州日报》的报道建议收集有关广州共产党小组和广东支部的史料,在“小红楼”原址开设纪念馆,成为广州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向公众开放。如今,虽然校园内还不能随时向公众开放,但只要单位团体提前预约参观,校方都会欢迎。
张智辉校长说,小红楼在党建中发挥了大作用,学校所在的人民街道党工委和很多基层党组织都积极在小红楼开展各种党建活动。学校每年新生入学,都会组织到小红楼参观学习,平时同学们开展德育活动,也会以小红楼为基地,让同学们在这里体会共产党员的“初心”。
十中还组织老师精心编写校本课程《红楼溯往》,以“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为主题和线索,向同学们展示小红楼的辉煌历史。历史老师秦穗红坦言,平时上历史课,她会带着学生们到小红楼,在生动的场景中,让学生们感受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小红楼就是培养革命种子的地方,我们将历史课融入当代价值,结合当今中国的发展,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是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强起来的飞跃。”同学们都为学校这段历史深感自豪,通过兴趣小组将走访的见闻拍摄录制成视频,深受同学欢迎。学校还请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对同学们进行培训,让同学们自己担任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解这段党建历史。
即将升读初三的夏梓欣同学成为小红楼讲解员之一,为前来参观的社会团体讲解这段历史。“小红楼就在学校里,我们能更生动地学习这段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也会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成为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年轻人。”
文献来源:2018-08-13   广州日报-A4
作者:廖靖文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