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党的重要政策在这里制定

    信息时报讯(记者 刘润泽)午后,走进广州市新河浦路,时光便仿佛从摩登大楼林立的现代回到百年前。在这里,还有一座“东山五大名园”之一的春园。这里吸引人的不单单是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是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位于新河浦路22-26号(双号)的春园,曾是中共中央机关移驻广州后的办公地,也是部分中共三大代表居住和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
  
    多项重要政策在春园制定
  
    春园坐北朝南,是一式三幢并列的三层砖混结构的西式建筑,每幢建筑高度为13.5米,每幢占地面积187平方米。
  
    走进春园,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展览中有当时与会代表们曾使用的物品,以及“共产党宣言”。进门后右边是餐厅,一张西式的长方型餐台,中式的藤木椅。左边是蔡和森的房间,径直往前便是毛泽东当年居所。衣架上挂有两件长衫,一张深色木床,书柜上摆放了数十本书籍,书桌上面一个上世纪的台灯,旁边是一个简单的笔筒竖插数支毛笔。
  
    1923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广州,机关办公处设立在春园,一时之间,当时的春园成为了中央机关枢纽,中共中央领导人齐聚于此,激情澎湃地共同探讨各项政策和进行各项事务工作。筹办中共三大会务工作,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起草会议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酝酿确定第三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商议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各项事宜,制订与国民党合作的种种政策,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发出对于第二次时局的主张,作出尽快召开全国劳动大会的决定和支持国民会议运动的各种指示等等。
  
    孙中山曾到此拜访友人
  
    中共“三大”期间,春园成了党中央机关人员的活动地方。包括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等人都住在春园24号二楼,并在客厅开会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问题,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这里还曾召开过中共“三大”预备会议和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当时前苏联驻华大使鲍罗廷曾在26号三楼居住,前苏联将军嘉伦在二楼居住,孙中山曾到此拜访前苏联友人。
  
    83岁老党员见证春园变化
  
    据了解,位于新河浦路22-26号(双号)的春园是20世纪初由美国华侨建起的,园主人共建了三座式样统一的小洋楼。住在附近的83岁老党员张婆婆,数十年来目睹着春园的变化。她说:“这三座洋楼近几年都经过重新的修葺和粉刷,但很少人知道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办公处曾设立在春园。”
  
    据悉,春园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半,逢周一闭馆。

文献来源:2018-07-04   信息时报-A10

作者:刘润泽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