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位于光孝路,以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寺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王府。三国时,吴国骑都尉虞翻谪徙此讲学,辟为苑圃,多植诃子,又称诃林。虞翻死后,家人舍宅始创佛寺,名制止寺。经多次改名,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易称光孝寺沿用至今。自东晋至唐,外国名僧天竺国的真谛、罽宾国的三藏法师昙摩那舍、印度的智药三藏、达摩禅师及中国佛教南宋六组慧能都曾在此译经或讲经传教。对中国佛教及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大影响。
现存寺内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室殿、瘗发塔;其西有大悲幢、西铁塔和近年以岳雪楼丛贴所建墨廊;其东有六租殿、伽蓝殿、洗钵泉和近年集中寺内碑记所建碑廊。再东有睡佛阁,洗砚池和东铁塔等。全寺面积31000多平方米,环境开阔幽静,诃子、菩提、榕树等古木婆娑,香烟四溢,实乃佛门静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寺内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室殿、瘗发塔;其西有大悲幢、西铁塔和近年以岳雪楼丛贴所建墨廊;其东有六租殿、伽蓝殿、洗钵泉和近年集中寺内碑记所建碑廊。再东有睡佛阁,洗砚池和东铁塔等。全寺面积31000多平方米,环境开阔幽静,诃子、菩提、榕树等古木婆娑,香烟四溢,实乃佛门静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   摘自《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日生著
索取号:K296.51/91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