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观与岭南第一楼
五仙观位于惠福西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五仙观坐北朝南,门上石扁有清人书“五仙古观”四字,依山而建。除部分殿宇已毁外,现存头门、后殿、东斋和西斋。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精巧。
后殿东侧裸露的红砂岩层,上面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以为是仙人足迹。其实在晋代以前,这里还是江边,人称“坡山古渡头”,凹穴是古时珠江洪水期的急流冲蚀而成的。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在五仙观之后,有岭南第一楼,又名禁钟楼,是一座城楼式的建筑。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钟楼通高约17米。上层为四面开敞的木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梁架粗大。现脊檩底部尚有“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年(1788年)季冬吉旦”“募化重建立”的楷书金字。金柱及础石较为简洁雄浑,有侧脚,具有明代遗风。钟楼下层用红砂岩砌筑,为明代遗构。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重约5吨的明代青铜大钟,钟底下以方形竖井下通门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器。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可以使钟声宏亮,“声闻十里”。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资料来源:2001年   摘自《百年广州》

作者:谭惠全主编

索取号:K296.51/27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