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民族花-广州满族小学欢庆成立50周年侧记
23日,对广州的满族居民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近千嘉宾涌到了光塔路的满族小学,欢庆它阳光灿烂的50周岁生日,同时,也庆祝将自己命运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老校长汪宗猷从教50周年。
天真烂漫的孩子奏起鼓乐,升起国旗,做起表演操。令几百位老老少少的校友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现任的满族校长富今,深情地回顾了这所记载满族教育事业沧桑的学校校史: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从清代起定居广州的满族群众生活尤其困难,一半学龄儿童失学,同胞中的德高望众之士于是腾出宗祠,筹办子弟小学。当时年方27岁的汪宗猷被推选为第一任校长。
解放后,广东省第一届民族工作会议将该校确认为满族小学,并拔给民族教育事业费。1956年,“广州市满族小学”的牌子第一次挂起来了,在此就读的满族学生达到322人,占学生总数的64%。至今,这所学校己培养学生5000人,其中满族学生920人,为广州满族居民人口的1/5强。
昨天,清瘦矍铄的汪宗猷老校长格外兴奋,不断地向来宾和老校友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对眼前的一切设施一切人,他都如同对自己一样熟悉。他将大半生都献给了学校,即使退休后,仍担任名誉校长。最近,经广泛发动,广州市满族教育基金会宣告成立,并且已经筹集到22万元。汪宗猷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当年一起创办该校并担任第一任教导主任的汪夫人,己于2年前去世,看不到这一天的盛况了。他告诉笔者:“满族小学与别的小学不同之处在于: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授满族的历史,传统、民俗及文学,使学生深明民族团结和进步的意义。”据悉,该校前年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汪宗猷也曾获得国务院及国家民委分别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满族小学不仅是满族人民幸福成长的象征,还积极促进与其它民族的团结。它与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缔结为“友好学校”,4年多来,先后开展了“满瑶伙伴手拉手”等大型活动,使满族孩子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汪老,这位担任广州市满族联谊会会长的长者,还以他渊博的知识研究民族史料,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主编4本有关书籍,因而被中央民族大学聘为客座研究员。校庆这一天,教职员身穿的果绿色套装,是他用自己的稿费和退休金买来送给学校的。他欣然地说:“我老了,他们的任务还重。再说,我那7位毕业于满族小学的孩子都支持我哩。”

文献资料来源:1997年   摘自《在改革开放中的广州满族》

作者:汪宗猷主编

索取号:D633/3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